概要: 《天堂序幕》则重要得多了,因为它可以看着全剧的总纲。它对故事或者说情节本身起着引导和界限的作用,并与全剧的结尾遥相呼应,是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浮士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场赌赛和五个悲剧。 《浮士德》第一场赌赛是在《天堂序幕》一节里发生在魔鬼和上帝之间,赌赛的对象则是故事的主人公浮士德。这场赌赛显然是对《旧约·约伯记》开头的模仿。浮士德在此显然被视为世人的代表:魔鬼作为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的代言者,深信浮士德的追求不会轻易得到满足,浮士德会产生怀疑,它可以引诱他最终抛弃信仰,走上怠惰和堕落的道路。而上帝却坚信浮士德虽然在追求过程中难免会屡犯错误,甚至迷失方向坠入魔道,但“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我们能将他搭救,他永远奋发向上。”两者的看法大相径庭,于是便打赌,让魔鬼去引诱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第二场赌赛是在浮士德的书斋里,浮士德在绝望中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此时魔鬼出现,劝他走出外界享受人生,并订立契约,来帮助他满足
外国文学史资料:歌德以及《浮士德》,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天堂序幕》则重要得多了,因为它可以看着全剧的总纲。它对故事或者说情节本身起着引导和界限的作用,并与全剧的结尾遥相呼应,是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浮士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场赌赛和五个悲剧。
《浮士德》第一场赌赛是在《天堂序幕》一节里发生在魔鬼和上帝之间,赌赛的对象则是故事的主人公浮士德。这场赌赛显然是对《旧约·约伯记》开头的模仿。浮士德在此显然被视为世人的代表:魔鬼作为不可知论和虚无主义的代言者,深信浮士德的追求不会轻易得到满足,浮士德会产生怀疑,它可以引诱他最终抛弃信仰,走上怠惰和堕落的道路。而上帝却坚信浮士德虽然在追求过程中难免会屡犯错误,甚至迷失方向坠入魔道,但“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我们能将他搭救,他永远奋发向上。”两者的看法大相径庭,于是便打赌,让魔鬼去引诱浮士德,看他是否会放弃自己高尚的追求,弃善从恶,成为魔鬼的俘虏。第二场赌赛是在浮士德的书斋里,浮士德在绝望中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此时魔鬼出现,劝他走出外界享受人生,并订立契约,来帮助他满足愿望,可一旦获得满足,灵魂即归魔鬼所有。魔鬼怀着对人类根深蒂固的轻蔑和怀疑,认为人之所求不过声色犬马、荣华权势而已,浮士德这个他心目中狂妄的傻瓜同样不会例外,因此毫不怀疑老博士最终会说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这句话,从而沦为他的奴隶。浮士德自信自己一生不会只满足于人世的享乐而放弃追求,苟且偷安,哪怕只有短暂的一瞬,他向上进取的心灵将永不衰竭,于是协议达成。www.laixuea.com
表面看来,这两个赌赛是用来引出浮士德此后一生的经历的,但实际上这两个赌赛本身就已集中道出了《浮士德》一书具有的哲理性主题思想。从上帝和魔鬼的赌赛来看,作者无疑借此预示了人在追寻生存意义,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难免会犯各种错误,甚至误入迷津,但只要人持守善良的心而不断进取,最后总会回到正道并得救。魔鬼作为“否定的精灵”,则认为“世人凄惨度日,实在叫咱怜悯,”人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幻影,渺小而又荒唐。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认识论方面的分歧,是对人类生活的看法和评价的问题。从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赛来看,他的内容更加具体,性质已经演变成了人生观方面的:他们赌的是,一个积极有为、永远追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一个消极混世、耽于享乐、得过且过的人生观。作者于此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的理解,一个有所追求的人,在前进的路途上难免陷于地狱的深渊而犯罪作恶,但堕落的经历并非一味消极,它也使我们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丰富和复杂,变得有点分量,所谓经历人生者是也,“整个人类注定要承受的一切,我都渴望在灵魂深处体验感觉。”(魔鬼还说过:“理论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树长青。”)[人生]。另外,人生不仅要与外界事物、与他人发生碰撞,更重要的是要和自身展开剧烈的斗争,这种属于内心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无时无刻不存在,要想战胜外部世界,首先就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种精神的冲突远非单纯的灵与肉的冲突可以概括。它们是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向上与堕落、善与恶、美与丑、诱惑与反诱惑等多方面的较量。表面看来,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是正反两个人物,但实际上他们是一个人身上的两个方面、两种精神的体现[人性]。并且,歌德并没有把靡非斯特描绘成一个十足的恶的化身,相反,通过靡非斯特敏锐的眼光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病;尤其是,作者明确指出,上帝之所以允许靡非斯特引诱浮士德,是由于魔鬼对于浮士德会起到刺激作用,从而使他不致流于麻痹松懈,借用魔鬼自己的话,“永远想作恶结果却总是创造了善的力量的一部分。”[认识、激励]。两个赌赛都表达了歌德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更表达了他的也是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以来的对于人的乐观向上的一种信心。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