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 对于岳麓书院的兴衰,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最后一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1)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对这篇文章的
山间小路,标签:小学语文试题,http://www.laixuea.com2. 对于岳麓书院的兴衰,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一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十分紧密自然。
B. 本文写岳麓书院,着重写了朱熹与张 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 "赫曦台上有个6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这一情景大有深意,说明中华传统的文明后继有人。
E. 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活力。
F. 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着重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1. (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小径;(2)为下文作铺垫,说明岳麓山小径的伟大;(3)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2. (1)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3)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
3. (1)(1)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2)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2)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
4. C、F(C项这句是对世人的讽刺,批评世人对文明不如对歌厅有兴趣;F项不能说与政府始终对立,也有妥协的时候)
Tag:语文题库,小学语文试题,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 - 语文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