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言简意深 优美文诗——欧阳修《醉翁亭记》赏析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257

    概要: 第二段写亭周围变幻优美的景色,写“山水之乐”。分两层:第一层写醉翁亭的朝暮景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林霏,指山林间的雾气。暝,是昏暗的意思。清晨太阳出来,山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傍晚云烟聚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山间的景色就是这样清晨由昏暗而明朗、傍晚由明朗而昏暗,交替变化着。第二层再写醉翁亭的四时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各用一句来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是说春天到来,野花开放,到处弥漫着清幽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是说美好的树木长得很繁茂,一片浓密的树阴。“风霜高洁”,是说秋天天空高旷,霜色洁白。“水落而石出”,是写水位下落,水中的山石显露了出来。四句话抓住典型特征,非常精炼而概括地写出四时不同的景色。然后作者收结山间的朝暮与四时的两层叙写,回到“乐”字上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是表示终日游赏的畅怀尽兴;“四时之景不同”,是表示四季游赏的各

    言简意深 优美文诗——欧阳修《醉翁亭记》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第二段写亭周围变幻优美的景色,写“山水之乐”。分两层:第一层写醉翁亭的朝暮景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林霏,指山林间的雾气。暝,是昏暗的意思。清晨太阳出来,山林间的雾气就散开了,傍晚云烟聚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山间的景色就是这样清晨由昏暗而明朗、傍晚由明朗而昏暗,交替变化着。第二层再写醉翁亭的四时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各用一句来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是说春天到来,野花开放,到处弥漫着清幽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是说美好的树木长得很繁茂,一片浓密的树阴。“风霜高洁”,是说秋天天空高旷,霜色洁白。“水落而石出”,是写水位下落,水中的山石显露了出来。四句话抓住典型特征,非常精炼而概括地写出四时不同的景色。然后作者收结山间的朝暮与四时的两层叙写,回到“乐”字上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朝而往,暮而归”,是表示终日游赏的畅怀尽兴;“四时之景不同”,是表示四季游赏的各有所得。总之,乐趣无穷。这第二段极写“山水之乐”,是从山水本身来写的。

        第三段写游乐与宴饮,是从游人的角度来写,写游人之乐。这游人之乐也分两层展开:一层是滁人之游,一层是太守之游。我们先看滁人之游:“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负者,指背着东西的人。“负者歌于途”与“行者休于树”二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背东西的人与走路的人,有时唱歌走在路上,有时坐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是写路上的人彼此打着招呼,见出人很多,而且大家兴高采烈。伛偻,是俯身曲背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是搀扶带领的意思,这里指小孩。老年人和小孩都来游玩,身强力壮的人就更不消说了。所以作者写道,“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几句是写滁州的人民游赏醉翁亭。接着写太守游醉翁亭。“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肴野蔌,是山里的野味、野菜。鱼是山溪里打的,酒是山泉水酿的,野味、野菜也是山里现有的。一切就地取材,表明太守不讲究豪华,趣味高雅,所以宴会很简朴。这趣味的高雅,还表现在宴会中的娱乐不同流俗。作者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射,指投壶,古代一种游戏,用箭一样的小棒投射长颈形的壶,以投中的多少来决定胜负。奕,指下棋。觥,用犀牛角做的一种酒具,这里泛指酒杯。筹,即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和行酒令的签子。这几句的意思是,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欣赏音乐。有投壶的,投中了;有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众多宾客欢乐的情景。有位面容苍老、头发斑白的人在他们中间昏昏沉沉地像要倒下的样子,这是太守喝酒喝醉了。宴会是那么简朴,游艺是那么古雅,这种乐就脱去凡俗,回应第二段所写的“山水之乐”。但众多宾客“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欢乐已极,太守却是“颓然乎其间”,醉了;这又为底下第四段的“太守之乐其乐”埋下了伏笔。

        第四段抒写太守之乐,并点出《醉翁亭记》的作意。“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一段主要是写太守与游人“同其乐”。先写过一会儿,太阳落山,只见人的影子散乱起来,大家跟着太守一道回去了。人一走,鸟就活跃起来了,在树阴覆盖的地方,鸟飞上飞下,发出一片叫声。接着,作者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其”字这个指示代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指宾客游人,一说是指太守自己。解释为太守自有他感到快乐的事情,而太守所感到快乐的事情,其实就是宾客游人获得了快乐。所以下文说:“醉能同其乐。”最后,文章由“醒能述以文”点出太守就是“庐陵欧阳修”,收结得很巧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