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 ④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⑥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⑦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②④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年轻时,家里很富有,他为了博取功名,四处求官,结果官没有求到,把家产也耗尽了,遭到同乡人的耻笑。这说明吴起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 B.鲁国国君之所以不敢留用吴起,是因为担心诸侯各国忌恨鲁军事强大,联合起来对付鲁国。 C.吴起不顾自己中毒的危险,为病卒吮疽,使病卒的母亲大为悲伤,更增忧虑。从侧面表现吴起深得士兵的拥戴。 D.吴起劝武侯不要以山河之固为宝,而应懂得修政在德的道理,反映了作为军事家的吴起的政治眼光。16.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巫马子谓子墨曰:“子兼爱
《史记|吴起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 ④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⑥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⑦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起年轻时,家里很富有,他为了博取功名,四处求官,结果官没有求到,把家产也耗尽了,遭到同乡人的耻笑。这说明吴起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
B.鲁国国君之所以不敢留用吴起,是因为担心诸侯各国忌恨鲁军事强大,联合起来对付鲁国。
C.吴起不顾自己中毒的危险,为病卒吮疽,使病卒的母亲大为悲伤,更增忧虑。从侧面表现吴起深得士兵的拥戴。
D.吴起劝武侯不要以山河之固为宝,而应懂得修政在德的道理,反映了作为军事家的吴起的政治眼光。
16.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巫马子谓子墨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
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1)了何贵于二人?
译文: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译文:
11.B(轻视) 12.D(A.“以之为”之意;B.背负粮食;C.“后退”之意;均与现代汉语不同。D项是“廉洁公平”之意) 13.D(A表判断,B表承接,C作代词,代他。D一是代词,代“疽”,一是助词。) 14.D 15.B
16.(1)您认为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 (2)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水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译文: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
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道:“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墨子又道:“(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您的观点是错误的。”
译文:
吴起,卫国人,爱好用兵之道。年轻时,家里累积千金资财,游历求官不成,终于使家庭破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那些诋诽自己的人三十多名,然后朝东走出卫国城门,跟他母亲诀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了。”于是他服事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始终没有回家。曾参因此轻视他,而与他绝交。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服事鲁国国君。鲁国让他当将军,带军队进攻齐国,使齐国吃了大败仗。那鲁国是个小国,但有了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鲁国任用了吴起,就是抛弃卫国。鲁国国君终于怀疑吴起,就谢绝(辞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