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荠菜花的美是属于山野的,荠菜的清香也是大地的清香。在这“一日春光一日深,眼看芳树绵成阴”的杏花时节,我也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张耒的那首《挑菜节》:“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而另外一联咏赞荠菜的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却怎么也想不起作者来了。且不管作者是谁吧,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在吃着美味的荠菜春卷的时候,会怀念起小小的、朴素的荠菜花的美丽与清香。荠菜花是春风和春溪的梦,是柳叶莺和燕子的梦,是骑在牛背上吹着叶笛的小牧童们的梦,也是乡村少女们的梦。有位诗人说,鲜花是连儿童都能理解的语言。爱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人们甚至还没想过,所有的花儿有一个共同的生日,这便是旧俗中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又称“百花生日”。以崇尚“灵性”闻名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写过一首小诗,题为《二月十二花朝》:“红梨初绽柳初娇,二月春寒雪尚飘。除却女儿谁记得,百花生日是今朝。”许多史书上也记载过,在这个富有诗意的“花朝节”里,人们自然要庆贺一番,或“妇女头戴蓬叶”,或“士庶游玩”于乡间田野。特别是在山水明秀的
荠菜花的美是属于山野的,荠菜的清香也是大地的清香。在这“一日春光一日深,眼看芳树绵成阴”的杏花时节,我也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张耒的那首《挑菜节》:“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而另外一联咏赞荠菜的诗:“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却怎么也想不起作者来了。且不管作者是谁吧,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在吃着美味的荠菜春卷的时候,会怀念起小小的、朴素的荠菜花的美丽与清香。荠菜花是春风和春溪的梦,是柳叶莺和燕子的梦,是骑在牛背上吹着叶笛的小牧童们的梦,也是乡村少女们的梦。
有位诗人说,鲜花是连儿童都能理解的语言。爱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人们甚至还没想过,所有的花儿有一个共同的生日,这便是旧俗中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又称“百花生日”。以崇尚“灵性”闻名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写过一首小诗,题为《二月十二花朝》:“红梨初绽柳初娇,二月春寒雪尚飘。除却女儿谁记得,百花生日是今朝。”许多史书上也记载过,在这个富有诗意的“花朝节”里,人们自然要庆贺一番,或“妇女头戴蓬叶”,或“士庶游玩”于乡间田野。特别是在山水明秀的江南一带,人们在这一天会用彩绸或五彩纸剪成一面面小旗子,称为“花幡”,挂在花卉、树木上,以此为百花祝寿。小说《镜花缘》里曾记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武则天当上女皇后,在一个严寒的冬日,因看见梅花盛开,便忽发奇思,乘兴下诏,并写成一首《催花诗》,要百花同时开放。总管百花的女神,名为“百花仙子”,这天正好出游在外。众花接到则天大帝的诏书,无从请求,只好同时竞相绽开……当然,这样的传说不足为信。但《全唐诗》里却确实收录了武则天的那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过《花城》的散文家秦牧说过:对着那些花团锦簇,我们从看到的花想到没看见的花,从知名的想到无名的,看它们都在浅笑低语似的,它们都像是眨着眼睛在启发着人们说:再猜猜吧,瞧,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美呢?花朝节,不仅仅是一个花的节日,也是一个文化节,一个用鲜花装饰的“美育节”。
二十四番花信风,总是轮番吹过。无论是梅花、山茶、水仙,还是迎春、桃花、棠棣、蔷薇,也无论是牡丹、芍药、丁香、菊花……我相信,正如同百花对于它们赖以生存的泥土与空气的热爱一样,我们古老和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来也是一个热爱美、热爱自然、热爱鲜花的民族。各种花朵所蕴含的或高洁、或热情、或雍容华贵、或朴素本色、或娇艳芬芳、或铁骨铮铮……不同的品格、气质与风骨,也都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不坠、曾经风雨而未泯的信念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