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4分)(2)岂当时方略密授,开平殆未之闻耶?(3分)16. C.【朔方:北方。】17. C.【均为副词,才。(A. 连词,况且/副词,将;B. 句中语气词,表示允许/人称代词,他们的;D. 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表示修饰/介词,在……时候)18. C. 【说“徐达因害怕不敢进京城”和“不善处理同事关系”无据。】19. (3分) 徐 中 山 武 宁 王 达 / 与上比 肩 起 军 中 / 而 王 东 平 强 吴 / 北 定 胜 国 / 燕 赵 中 原 / 齐鲁 关 陕 / 古 扼 塞 形 胜之地/ 皆兵 不 留 行。20.(7分)(1)(4分)元朝(皇帝)虽是夷狄,然而做了很长时间的皇帝,现在抓住他,能分封他土地吗?还是甘心侍奉他吗?(2)(3分)难道是当时密授方略,开平王常遇春大概没有听到吗?【附】参考译文: 中山武宁王徐达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同起于军中。徐达东面平定了强大的吴王,北面灭
徐中山武宁王达|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元虽夷狄,然帝天下日久,今得之,能裂地封之乎?抑甘心之乎?(4分)
(2)岂当时方略密授,开平殆未之闻耶?(3分)
16. C.【朔方:北方。】
17. C.【均为副词,才。(A. 连词,况且/副词,将;B. 句中语气词,表示允许/人称代词,他们的;D. 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表示修饰/介词,在……时候)
18. C. 【说“徐达因害怕不敢进京城”和“不善处理同事关系”无据。】
19. (3分) 徐 中 山 武 宁 王 达 / 与上比 肩 起 军 中 / 而 王 东 平 强 吴 / 北 定 胜 国 / 燕 赵 中 原 / 齐鲁 关 陕 / 古 扼 塞 形 胜之地/ 皆兵 不 留 行。
20.(7分)
(1)(4分)元朝(皇帝)虽是夷狄,然而做了很长时间的皇帝,现在抓住他,能分封他土地吗?还是甘心侍奉他吗?
(2)(3分)难道是当时密授方略,开平王常遇春大概没有听到吗?
【附】参考译文:
中山武宁王徐达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同起于军中。徐达东面平定了强大的吴王,北面灭掉了元朝。燕赵中原、齐鲁关陕等古代要塞形胜之地,他都势如破竹,在奠定开疆拓土、统一全国的功勋中,徐达有十之八九的功劳。
徐达侍奉皇上最忠诚谨慎。在专征吴王时,他派人到京师请示皇上如何做,皇上亲手写信慰劳徐达说:“将军你天性忠义,而且你沉着刚毅善谋,稳重善战。现在所请示的事,你大可便宜行事。不过军中大事禀报君王,是贤臣侍奉君王的惯例,我很欣赏将军。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古代的做法。从今后各军中有紧急的事,将军可便宜行事,我不再干预。”
朱元璋曾经召徐达饮酒,直到晚上,硬把徐达灌醉,醉得很厉害,就命令内侍送徐达到旧内宿夜。旧内,是朱元璋做吴王时所住的地方。半夜时,徐达酒醒了,问睡在哪里,内侍说:“睡在旧内。”徐达立即起身,小跑到皇宫阶下,朝北拜了两拜,叩了三个头才出来。朱元璋非常高兴。
在征讨西北追击元朝皇帝的时候,徐达把包围圈留下一个缺口,让元朝皇帝逃走。开平王常遇春很恼火,说:“以前人恨不得一遇元朝皇帝就把他抓住,如今可以抓住他了,为什么放走他?”徐达叹息说:“元朝虽然是夷狄,然而做了很长时间的皇帝,现在抓住他,能分封他土地吗?还是甘心侍奉他吗?都不可能。因此不如放掉他,让他离开最恰当。”开平王很不开心,停战后,他先行策马回京,向朱元璋报告徐达故意放走元朝皇帝一事,怀疑他别有用心,皇上也相信了这说法。等到徐达班师回来,到了龙江,皇上命令百官出都城门外,到郊野相迎。徐达称病,躺在船上不起来。皇上亲自来郊野慰问,他仍坚卧不起。于是皇上便上船探望徐达的病情,徐达抱住皇上的脚跟,淌下眼泪,把释放元朝皇帝的过程详细讲了一遍,皇上就释怀了。
按语:中山王徐达受命北征时,请示道:“我考虑大军进攻时,担心元朝皇帝要向北方逃跑,将来会给后代带来祸患,因此一定要发兵追击他。”皇上说:“元朝起于北方,到了元世祖才占有华夏大地,气运昌盛,按理应当兴亡。现在他们的气运既然去了,按理应当衰亡。他们的成败,都是有上天决定的。放他们回到北方,天命厌绝,他们自会慢慢消亡,不必穷兵追击。但是他们出塞之后,我们应当固守疆域,防备他们的侵扰。”从这里看来,我们太祖皇帝英明神武,不杀元朝皇帝,他心中已有方略。中山王徐达故意放走元朝皇帝,正是他遵守了皇上的指示。难道是当时密授方略,开平王常遇春大概没有听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