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A.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B.物象具有客观性、自然性。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成为新的艺术形象。 C.在具体的作品中,“象”指外在的形象,“意”指思想意蕴,“象”是“意”的载体,“意”是“象”的灵魂,“意”比“象”更重要。 D.“象”与“意”的统一,使客观的物象有了神韵,原本无形的主观情感体验有了寄托,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外物与自我的融合。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悟外化为一种直观的审美形态,捕捉到、创造出主客统一的意象,是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 B.李白喜欢采用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意象,将其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里,描绘奇险悲壮的意境。 C.李贺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特殊偏爱,如《秋水》中的“坟”“鬼”“血”等意象,促成了他凄艳诡激的
A.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B.物象具有客观性、自然性。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成为新的艺术形象。
C.在具体的作品中,“象”指外在的形象,“意”指思想意蕴,“象”是“意”的载体,“意”是“象”的灵魂,“意”比“象”更重要。
D.“象”与“意”的统一,使客观的物象有了神韵,原本无形的主观情感体验有了寄托,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外物与自我的融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悟外化为一种直观的审美形态,捕捉到、创造出主客统一的意象,是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
B.李白喜欢采用大鹏、天马、高山、瀑布、长江、黄河等意象,将其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里,描绘奇险悲壮的意境。
C.李贺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特殊偏爱,如《秋水》中的“坟”“鬼”“血”等意象,促成了他凄艳诡激的诗歌风格。
D.李白、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迥异,在作者看来,两位大诗人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意象的选择、创造的偏好不同。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艺术个性,这与他喜欢选用壮阔意象息息相关。可见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
B.不同时代的作者总会采用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相关的意象。因此,古代诗词在不同的时代,其意象会发生群体性改变。
C.诗歌意象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某些传统意象在历代诗文中反复出现,绵延不绝,形成了不言自明的象征意义。
D.无数文人墨客倾醉与庄周创设的“梦”与“蝶”的意象,在意象承传的过程中,“梦”“蝶”成为诗人理想破灭的象征。
6、C(在具体的作品中,“象”与“意”是相融合统一关系,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的说法)
7、B(李白长于描写“雄奇壮伟”的意境;“奇险悲壮”的说法错误)
8、D(根据原文中“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寄托了不同时代文人的复杂感情”等句,“成为诗人理想破灭的象征”理解过于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