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9.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0.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17.(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1)有时候 (2)两顿18.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19.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20.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上一页
《送东阳马生序》《杨时列传·程门立雪》对比阅读答案,标签: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知识,http://www.laixuea.com(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9.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0.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7.(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18.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19.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20.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