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乐至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时间:10-14 10:03: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考察报告阅读:8392

    概要:1.离欲禅师 释离欲(1887—1992),合川人,俗名侯喻君,川中著名高僧,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5岁出家,行脚于名山胜迹,虔礼本空、思摩二禅师祝发,修头陀苦行,十三寒暑矢志不逾,终于彻悟,继在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并承宝光堂上无穷和尚传衣钵,位列临济宗第二十一代禅师。在射洪仿宝光寺兴建古佛寺,化缘置田产盐场,接纳僧团100余人,寺兴盛时即自愿谦让,交欲空法师主持,由此名声大振。后应三宝弟子之请,到成都得捐净财,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离欲念佛堂”,一时法缘鼎盛,诵经礼佛者蜂拥而至,川中军界首脑数人皈依佛门。 离欲禅师1930年行脚至乐至报国寺,对寺庙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十分看重,但对殿宇失修的破败景象十分痛惜,誓下决心为古寺重放异彩。于是广结善缘,再次苦行十余年募化十方,维修了观音殿,新建了藏经楼、丈宝楼廊和各寮房,解放后,仍以住持身份致力于守寺护林工作,以耕作饲养禽畜蜜蜂,编织草鞋出售为生,而怡然自得。 1985年,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离欲禅师复兴古寺,弘法利生的宏愿得以实现。离

    乐至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标签: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格式,http://www.laixuea.com

    1.离欲禅师 

    释离欲(1887—1992),合川人,俗名侯喻君,川中著名高僧,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5岁出家,行脚于名山胜迹,虔礼本空、思摩二禅师祝发,修头陀苦行,十三寒暑矢志不逾,终于彻悟,继在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并承宝光堂上无穷和尚传衣钵,位列临济宗第二十一代禅师。在射洪仿宝光寺兴建古佛寺,化缘置田产盐场,接纳僧团100余人,寺兴盛时即自愿谦让,交欲空法师主持,由此名声大振。后应三宝弟子之请,到成都得捐净财,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离欲念佛堂”,一时法缘鼎盛,诵经礼佛者蜂拥而至,川中军界首脑数人皈依佛门。 

    离欲禅师1930年行脚至乐至报国寺,对寺庙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十分看重,但对殿宇失修的破败景象十分痛惜,誓下决心为古寺重放异彩。于是广结善缘,再次苦行十余年募化十方,维修了观音殿,新建了藏经楼、丈宝楼廊和各寮房,解放后,仍以住持身份致力于守寺护林工作,以耕作饲养禽畜蜜蜂,编织草鞋出售为生,而怡然自得。 

    1985年,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离欲禅师复兴古寺,弘法利生的宏愿得以实现。离欲禅师自己节俭度日,连居士馈赠的衣服粮食也变卖成现金:用于寺庙建设。寺庙的规划施工,无不亲自料理。在其惨淡经营无私奉献精神感召下,四众弟子慷慨乐捐,先后集资近200万元,新建了大雄宝殿、五观堂、斋膳房、新凿卧佛、接引佛等摩崖造像,并神奇的从缅甸请回玉佛21尊。继任昌臻法师,依其原规划,新建了钟楼、鼓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普同塔、和平塔、说法堂、化僧窖、放生池、石刻《金刚经》,完成了离欲禅师的遗愿。 

    离欲禅师德高法显著普度有缘,皈依弟子逾万,旧军阀范绍增、黄杰,峨眉山报国寺住持释昌彻,射洪登云寺住持释昌禅,美国《万佛城》佛刊主笔叶君等均为其门徒。 

    离欲禅师世寿107岁,一生弘扬佛法,济世救人,深受僧俗民众敬仰。其遗体葬于寺内大雄宝殿前石棺内,衣钵藏于衣钵塔。离欲禅师和他的二位师父的生前容貌被弟子琢成玉石肖像供奉于祖师殿。参观者纷至沓来,香火常年不绝。 

    2、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 

    龙门乡是当代享誉中外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的故乡。谢无量1884年6月28日出生于龙门乡金马寺沟农家,自幼聪慧过人,求学于上海、北京等地和日本,亲身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颠沛流离,目睹了清廷腐败灭亡的过程,与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交往密切,结识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维新派人物。创办、参与过《翻译世界》、《苏报》、《国民日报》、《京报》的编撰发行等工作。曾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著名学府任教、著述,参与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深受孙中山器重和爱护,1924年孙中山任命谢无量为大本营秘书长。谢无量的许多文学著述和观点对世人影响较大,他曾积极参与过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组织的“救国会”,和宋庆龄、蔡元培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反蒋汪对日退让活动。1947年国民政府圈定谢无量为乐至县国大代表候选人,谢无量9月回乐至县,顺利当选。谢无量回县竞选期间留有很多题字。 

    解放后,谢无量出任川西文物保管委主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约教授兼顾问,1960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56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1964年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公墓。 

    3.缅甸高憎——万慧法师。 

    万慧法师(1889—1959)俗姓谢,名善,字希安,乐至县龙门乡金马沟人,为著名学者谢无量异母弟。谢善(父谢维喈肘任知县)与陈独秀为至交。清末上海复旦学院毕业,因与同学恋爱,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女忧郁而死,谢善只身入川,披剃于成都大慈寺,转贵州安顺县万华寺受戒,法名万慧。1911年(清宣统三年)春,万慧由云南出国,经缅甸去印度攻读梵文,受教于婆罗门著名学者、大师及文化名流。旅印期间无经济来源,在寺庙食宿,得到鲁迅等接济。万慧于1920年迁居缅甸仰光甘马育市镇,慕名前来求教者日多,学生中有英国人鲁士系仰光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万慧乐于济困扶危,艾芜流离缅甸,曾得到万慧资助,至老还念念不忘。 

    万慧治学数十年,精通梵文、巴利、印度、法、日、英、蒙、藏等文字。1959年4月圆寂,终年70岁。当地人在摩谷镇上筑塔安葬,立碑刻石纪念。万慧著有《标准音译表》、《启圣字典》、《中国音韵学》、《慧业精舍吟草》和译著《珂罗倔论)等,均流传于缅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格式报告汇报 - 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