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教案(2套)

    时间:11-24 14:10:59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阅读:8988

    概要:1、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蜩鸠与大鹏都是有所待,蜩鸠却去讥笑大鹏,这不可取;同样,如果大鹏去讥笑蜩鸠的话,是否可取?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称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消遥的境界来说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所笑。但庄子对宋荣子的“笑”并不完全赞同。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再如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他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他能御风而行,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逍遥游》教案(2套),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www.laixuea.com
      
      1、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蜩鸠与大鹏都是有所待,蜩鸠却去讥笑大鹏,这不可取;同样,如果大鹏去讥笑蜩鸠的话,是否可取?
      
      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称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消遥的境界来说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所笑。
      
      但庄子对宋荣子的“笑”并不完全赞同。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再如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他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他能御风而行,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力了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也”。
      
      齐读第三节,感悟内容。
      
      板书:“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否定以突出宋荣子、列子
      
      六、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1、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明确: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板书:“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否定以突出宋荣子、列子惋惜以突出
      
      蜩与学鸠否定以突出大鹏惋惜突出
      
      2、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3、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只有任其自然,随变是适,无乎所待,以游无穷,这才是逍遥游的理论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
      
      板书:蜩与学鸠否定以突出大鹏惋惜突出
      
      “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否定以突出宋荣子、列子惋惜以突出“至人、神人、圣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