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宋之问《度大庾岭》赏析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364

    概要:【作者】朱安群 度岭方辞国[1],停轺一望家[2]。 魂随南翥鸟[3],泪尽北枝花[4]。山雨初含霁[5],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问长沙[6]。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官至考工员外郎。睿宗时贬钦州,赐死。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公元七〇五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率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后退位,拥立中宗李显。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被杀。诏事张易之的宋之问因受牵连被贬为泷州(州治在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这诗是在迁徙途中写的。 去国离乡,谁能不生怨思。何况宋之问由宫廷侍臣变而为天涯逐客,由软红佳丽之地到瘴疠炎蒸之乡去受岁月的煎熬。生活的巨变怎能不激起他感情的激荡。从出朝之日起,他就企望着重返放园,切盼着君王再度征召。跋山涉水,畏途万里,咬着牙过来了。登上大庾岭,感情又掀起一个新的更高的波峰。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瞻前顾后,忆往思来

    宋之问《度大庾岭》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作者】朱安群

       度岭方辞国[1],停轺一望家[2]

       魂随南翥鸟[3],泪尽北枝花[4]

    山雨初含霁[5],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问长沙[6]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官至考工员外郎。睿宗时贬钦州,赐死。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

    公元七〇五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率大臣发动政变,逼武后退位,拥立中宗李显。武则天的嬖臣张易之被杀。诏事张易之的宋之问因受牵连被贬为泷州(州治在今广东罗定县东)参军。这诗是在迁徙途中写的。  

        去国离乡,谁能不生怨思。何况宋之问由宫廷侍臣变而为天涯逐客,由软红佳丽之地到瘴疠炎蒸之乡去受岁月的煎熬。生活的巨变怎能不激起他感情的激荡。从出朝之日起,他就企望着重返放园,切盼着君王再度征召。

    跋山涉水,畏途万里,咬着牙过来了。登上大庾岭,感情又掀起一个新的更高的波峰。大庾岭在古人心目中是腹地和南部边陲的分野,是文明和蛮荒的界限。此去身陷边鄙,祸福难科,家阻万山,赋归无期。瞻前顾后,忆往思来,怎不百感交集,涕泪交进?本诗劈头就写道:“度岭方辞国”。一般解释为:方才辞别国门,就来到了大庾岭。这样太平淡、太无味了,没有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出来.应该是:在度大庾岭的时刻,我才突然感到了去国辞朝的深切痛苦。作者另有《早发大庾岭》一诗写道:“出门怨别家,登岭恨辞国”,可以作为佐证。站在高高的山岭上,此刻还能望长安于日下,指故里于云间,而“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其它全被山岭遮住了。因此,要抓紧时机,“停轺一望家”,停下车来,滞留山头,深情地向家园方向望一次,再望一次。

        正在犹豫不前、眷顾家国时,又有南来的大雁、岭北的梅花触动他的情思。屈原登大坟以舒忧心,有“魂一夕而九逝”、“涕yinyin其若霰”的诗句,宋之问可能受其影响而写:“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南翥鸟,前人有过三种解释。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禽经》上有“鹧鸪南翥”的说法,而古人又认为鹧鸪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自然引起行人的惆怅。又一说是大雁。根据是作者同时的诗作《题大庾岭北驿》有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又《唐会要)卷二八有“阳为君德,雁随阳者,臣归君之象也”的说法。看来这一说较胜。大雁南翔至此而折回,人却无法北返,只能把精魂附在雁翼上。心向北,身往南,距离越拉越大,矛盾痛苦越来越深,引出泪下如霰,沾湿北岭的梅花。据说岭南岭北气候差异,南枝谢了,北枝才开。人在岭北,犹如花开枝头,一入岭南,就象花残辦飞。此时此际,诗人怎能不“泪尽’在这花开花落的分界岭上呢?

        在感极而悲、难乎为继的时候,诗人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这是写南望所见:绵细的山雨刚刚停止,微露晴明之色,灰濛濛的江云被日光映照,逐渐变成彩霞。乍看这两句,似乎游离于诗外。上一联重在写情.情中有景,这一联专门写景,而景中之情,似有还无。仔细寻绎,它含而不露,是一种烘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祝愿:“但令归有日,不敢怨长沙”。在其他诗作中,诗人都直写归乡归国的愿望,如“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早发始兴口至虚氏村作》)。“生还倘非远,誓拟酬恩德”(《早发大庾岭》)。而这一首却退了一步:“但令归有日,不敢怨长沙”。只要让我知道归去的日期,就安心在这边鄙之地过窜逐生活,不敢象贾谊谪居长沙时那样有所怨恨了。这种以退为进的写法,更把那希望生还的拳拳之心衬托出来了。

        诗起势不凡,有如醍醐灌顶,在读者心上激起冲击浪,浪一重,愁一重,水一曲,肠一曲,几经曲折,最后以绵绵无尽的情意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



    [1]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国:国都,指长安。

    [2]轺(yao姚):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3]翥(zhu著):飞举。

    [4]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白氏六帖·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5]霁:雨(或雪)止天晴。

    [6]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诗意本此。

    【原载】 《唐诗名篇赏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