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奇谲求新、独树一帜——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723

    概要:【作者】肖旭李贺字长吉,福昌人。福昌即今河南宜阳。李贺的生平遭遇是不幸的,因父名犯进士讳,不能考进土,阻塞了科名道路,一生心境凄苦。李贺一生虽仕途淹蹇,但却始终怀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他在《南国》诗中曾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阅历有限,不能不给他的诗歌视野带来很大局限。但他有壮心,关心现实,所以诗也接触到现实的一些重要矛盾。 《雁门太守行》是表现壮怀的代表作之一。《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后代诗人多借此题写征戍之事。古雁门郡在今山西北部。李贺这首诗是写易水左近的战事。易水在今河北北部,是安史乱后常发生藩镇割据的地方。“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力量大大削弱了,朝廷与藩镇的战争连绵不断。所以这首诗很可能是以朝廷与藩镇的战事为背景,通过歌颂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寄寓自己为国立功的壮怀。 一、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晋书》说:“凡坚城之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军队的精气可以映发黑云,自然是荒诞迷信

    奇谲求新、独树一帜——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作者】肖旭

    李贺字长吉,福昌人。福昌即今河南宜阳。李贺的生平遭遇是不幸的,因父名犯进士讳,不能考进土,阻塞了科名道路,一生心境凄苦。李贺一生虽仕途淹蹇,但却始终怀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他在《南国》诗中曾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阅历有限,不能不给他的诗歌视野带来很大局限。但他有壮心,关心现实,所以诗也接触到现实的一些重要矛盾。

        《雁门太守行》是表现壮怀的代表作之一。《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后代诗人多借此题写征戍之事。古雁门郡在今山西北部。李贺这首诗是写易水左近的战事。易水在今河北北部,是安史乱后常发生藩镇割据的地方。“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的力量大大削弱了,朝廷与藩镇的战争连绵不断。所以这首诗很可能是以朝廷与藩镇的战事为背景,通过歌颂不惜为国捐躯的精神,寄寓自己为国立功的壮怀。

        一、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叛兵如黑云翻腾滚滚压来。《晋书》说:“凡坚城之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军队的精气可以映发黑云,自然是荒诞迷信的说法,不过李贺写诗作意好奇,他将这一类说法引入艺术构思,铸成这一名句,以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有力地刻画出敌军压境的汹汹气势和危城欲破的紧急情境。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叛兵来势的凶猛,“欲摧”二字则进一步刻画重“压”的势不可挡,把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层现在我们面前。诗人以愤怒的笔触,给叛兵涂抹上一层“黑”的色彩,给人以严酷,阴沉,幽冷逼人的侵压感。“甲光向日金鳞开”,转写守军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准备应战的情形。“甲光”,指战士盔甲日光照射下闪耀着鳞鳞金光,“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见出战阵井然有序地次第排开。“摧”“开”两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这两句都得力于善于酿造气氛,具有更强烈地展示事物本质的力量。“黑云压城”以状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意象的内涵极为丰富。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作者以富于象征意义的形象,有力地渲染了临战前紧张的气氛和守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诗人的爱憎之情。至于李贺写作此诗,时值安史乱后,藩镇蜂起,国土分裂,诸霸残酷地压榨人民。他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他以炽热的笔触,满怀热情地描绘守边将土。此句一抑一扬,状景含情,褒贬分明。

        三、四句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紧承“甲光”句,描绘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由于众寡悬殊,孤军无援,最终只好败退孤城。上句点明时令,对这场与强敌拼死的厮杀描写,一语不及兵刀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角声满天”不就是催战的鼓角齐鸣,声震天地么!下句交代作战地点。“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燕脂”即“胭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一片紫色。一个“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一个“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土淋漓的鲜血流遍地的结果,即牺牲的重大,烘托出战斗的激烈。随着时间的流逝,并已融进空旷苍凉的荒漠。长城上色呈紫色,故有紫塞之称,诗人拈来表示血色的凝结,构思新巧,形象鲜明。这些清冷凄惨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对边防将士夜出奇兵的描写。这艺术构思,出常格之外。从“向日”到“夜紫”还自然地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战斗画面。

        五、六句写守军出击的情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是写被围孤城的戍边将土寒夜突围,奇袭敌军的情景。“半卷红旗”写风大,表现出败阵后的低抑气氛;“临易水”,使人想起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那样—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暗示出将土们已作好为国捐躯的准备。“霜重鼓寒”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声不起”,是用鼓声不振写军势将烈,已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后一句写虽然鼓声不起而仍在敲击,说明虽败而心志不屈。寒秋深夜,霜严风劲,战鼓嘶哑,红旗半卷,边地将士进军易水,夜袭敌兵的情景,俨然如画。一个“临”字,刻画出边地将土突围的威猛气势和必胜信念。一个“重”字,把寒冷描摹得好像有斤两可称,气氛低沉。这两句语言凝练,景象苍凉,荡人肺腑。这两句仍是着重以气氛显示事物的情势。同时这两句在章法上又是一跌,衬托出末两句的英勇,百折不挠,以死报效国家信托之重。

        以上六句是着重以气氛显示战争的情势,为末二句设造一个典型的氛围。

        七、八句写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贤纳土之台。用战国时燕昭王的典故,他建此台招揽天下贤才,这里用以指受到国家重用。“玉龙”即宝剑。这两句诗人剖心明志,是全诗的主旨。诗人生活在国势日衰,战乱纷起的唐朝后期,西有吐藩扰边,北有回纥、奚、契丹作乱。他们各霸一方,时而联合叛上,时而恃强兼并,个个虎视眈眈,欲吞王室。诗人作为唐宗室后裔,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酬,但对于藩镇势力是切齿痛恨的。他希望朝廷能像燕昭王那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这种思想反映了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这末两句浸透着诗人的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惜为国事而献身。

    先说一个故事。传说一天,唐代诗人韩愈心情忧闷,有些头痛,便坐在椅子上合眼小憩。忽有家仆来报:“门外有一少年求见。”韩愈把手一挥说:“今天我心情不好,什么人都不见。”家仆说:“我说了您不会客,他硬要我把这本诗集拿给您看。”韩愈翻开诗集,开篇是《雁门太守行》,第一句便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啊!好大的气魄!韩愈高兴得站起来,继续念道:“甲光向日金鳞开。”多么优美的诗句,多么壮丽的景色!韩愈边读边走,忧思头痛顿时一扫而光,他立即命家仆:“请客人!”这位“客人”就是当时的“诗坛新秀”,被后人称为“鬼才”的李贺。

    李贺的诗歌往往往具有奇谲求新、独树一帜的特点,在该诗中就有鲜明的表现。就其求新创奇这一点说,他走的是韩愈一路,不过具体艺术表现上与韩愈不同。韩愈以文为诗,驱驾气势,铺排篇章,喜用僻字险韵;李贺则别辟蹊径,贯串在他的艺术创造中的是想象力的惊人的丰富奇特,简直近于奇诡,脱尽常规,出人逆料,新奇引入。这一显著特点广泛表现上选材谋篇、描写造境、遣词用字各个方面。

    想象丰富。由藩镇叛乱猖獗凶猛的气势,想到滚滚黑云弥漫,笼罩整个边城,进而再想到孤城危急,惨杀将临,可谓涉想新奇。诗末,诗人想象的羽翼一跃而飞腾到“黄金台”上,充分表现出他报国的强烈感情。这种丰富的想象,既突出了诗的主题,又开拓了诗的境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构思新奇。这这首诗是写战事的,但却没有只字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而是着重渲染气氛、通过战斗,气氛的层层渲染,步步蓄势,使作品的主题鲜明而又突出。“黑云压城”、“金鳞开”,写出了形势危急的紧张气氛;“角声满天”、“凝夜紫”,写出了战斗的激烈气氛;“临易水”、“声不起”,写出了悲壮的气氛,这就为作者抒发壮志创造了一个典型的氛围,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秾丽。诗人善于着色,以色感人。一般来说,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易用艳丽的色彩来描绘,但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作者巧妙地把金色、胭脂色、紫色、红色,以及黑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如运用“黑”、“金鳞”等词,使描绘的对象,景物色调更加秾丽鲜明。我们初看“黑云”句,感到不知诗人要说什么,待看罢“甲光”句,细细品味,才觉豁然开朗。诗人以奇丽炫目的色彩对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生动,神采丰满的边防将士守城图。又如,用“胭脂”来描绘边防将土的血迹,给人以惨痛之感,等等。这些秾丽的色彩描绘,饱含着诗人对守边将士的炽热感情,对叛兵的切齿痛恨。既奇诡又新颖,表现了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这样写,不仅突出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性,更重要的是加重了作品惨烈悲壮的战斗气氛,使作品具有了浑融浓郁的意境。

    动静相生,以静衬动。诗人从“动”和“静”的不同角度对战斗气氛进行烘托渲染,增强了激战的真实感。军临易水,速行悄然,动中有静,鼓音沉哑,槌击无声,静中有动。这些都给人以杀斗惨烈的实感。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