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古诗中的秋天:伤心不独为悲秋

    时间:11-27 15:13:15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诗词赏析阅读:8272

    概要: 好一个“伤心不独为悲秋”,真把古今“悲秋”诗的机关密钥一语道破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果说春天是丰满的,夏天是健壮的,那么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则是枯硬寒瘦的,不为别的,只为“高树多悲风”,只为“零落从此始”。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等名句,给人以“寒流来袭”之感。宋元的诗人词家下笔更“辣”,苏轼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让人感叹秋菊枯萎,蝴蝶倦飞之“愁”。而辛弃疾“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咏叹,更泄露了秋天严重的“营养不良”,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话又说回来,敢于在“悲秋”的主旋律中唱唱“反调”的也不是没有,最著名的莫如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七绝清新欢快,富有动感,唱出了日渐低沉的“悲秋”交响乐中一个嘹亮的

    古诗中的秋天:伤心不独为悲秋,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好一个“伤心不独为悲秋”,真把古今“悲秋”诗的机关密钥一语道破了!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果说春天是丰满的,夏天是健壮的,那么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则是枯硬寒瘦的,不为别的,只为“高树多悲风”,只为“零落从此始”。王昌龄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等名句,给人以“寒流来袭”之感。宋元的诗人词家下笔更“辣”,苏轼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让人感叹秋菊枯萎,蝴蝶倦飞之“愁”。而辛弃疾“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之咏叹,更泄露了秋天严重的“营养不良”,真是让人“情何以堪”!
        话又说回来,敢于在“悲秋”的主旋律中唱唱“反调”的也不是没有,最著名的莫如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七绝清新欢快,富有动感,唱出了日渐低沉的“悲秋”交响乐中一个嘹亮的高音。而在南宋田园诗人杨万里的笔下,秋天不仅不可“悲”,反而荡漾着一层撩人的春意: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不过,在古今“悲秋”的大合唱中,这样的调子只是昙花一现。大自然生生不息,而又亘古不易。《礼记》说:“秋之为言愁也。”南宋词人史达祖《恋绣衾》说得更明白:“愁便是秋心也。”吴文英《唐多令》也道:“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说明,从字源学的角度看,“秋”与“愁”二字本就大有渊源,音、形、义无不相谐相通。只要人类还在,“伤春”的眼泪便不会枯竭,“悲秋”的调子也不会停歇。

    上一页  [1] [2]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