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主要问题土地与林地合理流转是农、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林业生产周期长,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性和紧迫性,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以转换林业经营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但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土地和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1、流转法规和政策缺失。就林地流转来讲,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政策、法规细则,除《森林法》、《*县省林地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中有些原则性的规定外,在具体操作上,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无规可依,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以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林地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处理起来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林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怎么明确?其利益补偿关系如何协调?林地地租及其随林地流转的活立木价值如何计算等等,都因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调查发现,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由于法规和政策缺失,加之少数村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参与林地流转的机关工作
关于公务员参与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标签:调查报告格式,市场调查报告,http://www.laixuea.com(二)主要问题
土地与林地合理流转是农、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林业生产周期长,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性和紧迫性,客观上要求必须进行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以转换林业经营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但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土地和林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流转法规和政策缺失。就林地流转来讲,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政策、法规细则,除《森林法》、《*县省林地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中有些原则性的规定外,在具体操作上,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无规可依,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以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林地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与纠纷,处理起来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如林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怎么明确?其利益补偿关系如何协调?林地地租及其随林地流转的活立木价值如何计算等等,都因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利益分配不够合理。调查发现,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由于法规和政策缺失,加之少数村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参与林地流转的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特殊,流转中一般都没有经过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评估,林地面积及其流转的活立木均没有经过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测算,往往是发包与承包双方协商一致,即可成交,客观上存在低价承包集体山林的情况。另外,有个别地方存在突击流转现象,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政策“早知道”,集中参与承包国家公益林建设,享受国家公益林的相关补助政策,形成了事实上的与民争利;还有极少数地方存在为流转而流转的现象,甚至搞行政命令、一哄而起,违背了林地流转的初衷,挫伤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本文来自www.laixuea.com,www.laixuea.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 版权归属原作者!
www.laixuea.com 2、流转合同不够规范。调查显示,由于机关工作人员承包耕地大都发生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当时农户原经营的土地流转给了集体,由村委会直接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而且所签订的全同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机关的公证,造成流转合同不够规范严密。中央惠农政策实施后,土地收益大大提高,一些失地农民强烈要求收回过去被流转的土地,由此引发了一部分土地纠纷,其中不乏涉及到承包土地的机关工作人员。从林地流转合同方面看,一些地方的合同条款,内容与语句表达不清,流转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不够明确,致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林地已经使用了几年,而承包费用一分钱也没有上缴的情况。还有一些地方未对已流转的林地及时发放林权证,一些林地林木通过流转使用权已发生变化,但仅有一个不规范的流转协议,基本上都未换发林权证,无疑将带来林地林木争议的隐患。3、少数承包人员不能按期交纳承包费。在土地与林地承包经营中,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寻找一些理由,不按期向发包方交纳承包费,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意见。如枣阳市琚湾镇政府主任科员崔福生于20xx年10月与该镇徐畈村二组组长徐廷良共同承包了该组36.6亩土地,承包期7年,合同规定每年上交3250元,7年共计交款22750元。原来约定合同签订之日先交1万元,承包到第5年时,把余款全部结清,但截止目前分文未交。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农村土地、林地流转经营所产生的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一案一策,妥善处理,不能简单机械地“一刀切”。
(一)规范土地承包合同,确保集体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1、从合同签订程序入手进行整改规范。对合同签订不规范以及承包款未按约上交的,要把土地收归集体,重新按照政策对农户进行发包。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承包农村土地与农民利益发生冲突,或与解决无地户的种地问题发生矛盾时,即使签订了规范的承包合同,也应主动让利于民,还地于民,坚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结合完善二轮延包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对合同签订不规范的承包土地依法收回。一些地方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完善二轮延包中主动解除合同还权还地于民,目前,全市已退还土地面积1029.5亩,其中机关退地204.5亩,机关工作人员退地825亩,基层干部(本文来自www.laixuea.com,转载请注明)群众对此反映良好。如枣阳市琚湾镇徐畈村群众代表对镇干部崔福生拖欠承包费有意见,一致要求其要求其交纳应付的承包款,解除合同,把地分给无地户,崔福生在了解相关政策后已退还耕地26亩,剩余的已与农户协商一致,待合同到期后还地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