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赴斗门区参观考察报告 20xx年市环境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我区环境管理对象由以前单纯小型的第三产业全面扩展到工业园区、房地产项目以及大型第三产业等。为扎实做好环保工作,平稳实现环保工作重心下移,保持我区环境管理作为全市排头兵的领先优势。20xx年3月,区环保局林常青局长带领局中层以上干部到斗门区环保局参观考察,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学习。 一、基本情况对比 斗门区环保局前身为斗门县环保局,1983年成立,局属机构有办公室、规划开发股、监督管理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共有在职在编人员28人,自建局以来一直全面承担着区域内各项环境管理任务,管理对象以农业和工业企业为主。 香洲区环保局20xx年8月单列,局属机构有办公室(下挂政策法规股)、建设项目股、污染控制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在职在编19人,尚有8名空编。目前以仅相当市局1/7的人力承担了辖区全部环境管理工作,刚从第三产业管理转向工业园区和第三产业并重管理。 (一
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赴斗门区参观考察报告,标签: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格式,http://www.laixuea.com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赴斗门区参观考察报告
20xx年市环境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我区环境管理对象由以前单纯小型的第三产业全面扩展到工业园区、房地产项目以及大型第三产业等。为扎实做好环保工作,平稳实现环保工作重心下移,保持我区环境管理作为全市排头兵的领先优势。20xx年3月,区环保局林常青局长带领局中层以上干部到斗门区环保局参观考察,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学习。 一、基本情况对比 斗门区环保局前身为斗门县环保局,1983年成立,局属机构有办公室、规划开发股、监督管理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共有在职在编人员28人,自建局以来一直全面承担着区域内各项环境管理任务,管理对象以农业和工业企业为主。 香洲区环保局20xx年8月单列,局属机构有办公室(下挂政策法规股)、建设项目股、污染控制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在职在编19人,尚有8名空编。目前以仅相当市局1/7的人力承担了辖区全部环境管理工作,刚从第三产业管理转向工业园区和第三产业并重管理。 (一)环保审批方面 斗门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4人,20xx年批准项目数约970多个。香洲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2人,20xx年批准项目2242个,人均工作负荷量是斗门局的4~5倍,并且在工作效率方面有较突出的优势,但缺点是审查工作不够细致。两区环保审批工作比较如下:
办事环节 | 政务公开 | 信息化建设 | 办事效率 | 日均工作量 | |
斗门 | 现场调查、初审、三人组会签、局长签批、办公室盖章 | 办事依据、指南、时限、要求等在大厅窗口公示; 审批结果在大厅公示。 | 暂未开展,等市局统一建设。 | 登记表3~5日; 报告表≤7日; 报告书≤10日。 | 接待来访约9人次; 批准项目约4个。 |
香 洲 | 咨询、材料初审并拟批文、股长审核、局长签批、办公室盖章 | 办事依据、指南、时限、要求等在窗口、网站公示; 审批结果在窗口、网站公示;并按月向市局报送。 | 20xx年10月已正式启用电子审批系统,目前正修改完善中。 | 登记表2~5日; 报告表3~7日; 报告书5~10日。 | 接待来访约27人次; 批准项目约14个。 |
评 价 | 从依法和实际需要角度,现场调查并非必要环节,极大地保证了时效,但不作现场核实,难免也偶有失误和疏忽。 | 都符合规范。 | 香洲区较为领先。 | 比较同等工作量,香洲区效率较为优先,但工作细致度会有欠缺。 | 从工作总量上,香洲区是斗门区的2.5倍;从人均工作量上,香洲区是斗门区的4~5倍。 |
(二)环境监察方面
斗门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走在全市各区前面,除环境监察大队配6人外,在5个镇全部设立环保所(为事业单位),每个所配备3名以上纳入财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些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协助区环保局对当地工业企业进行监督,处理群众信访、征收排污费,引导当地农村开展生态示范村的创建等工作。香洲区环境监察大队在编人员6人,但4人抽调到局机关其他部门协助日常工作,一线执法人员仅2人,工作起来捉襟见肘。目前我区11个镇、街只配备收费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及环保专职人员,各镇街环保执法工作由区环保局直接管理,执法压力大。
管辖面积(Km2) | 局执法 人数 | 镇、街从事环境监察工作人数 | 管辖工业企业(个) | 20xx年征收排污费 (万元) | 20xx年处理群众信访情况 (件) | 标准化 建设要求 | |
斗门 | 700 | 6人 | 18人(全部纳入财政编制) | 200-300 | 315 | 600 | 三级 |
香洲 | 519 | 2人(现编6人,局内借调4人) | 0 | 400 | 342 | 500 | 一级 (年内达标) |
评价 | 斗门区监管的区域大,执法经验丰富。 | 斗门区执法队伍强,执法力度大,好于香洲区。 | 斗门区的做法可以借鉴。目前,香洲区还没有开展,区、镇(街)联动不起来。 | 香洲区管理的企业比斗门区多,人均担负的任务是斗门区的4倍。 | 斗门区以工业为主,香洲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大量临时人员被用于收费。 | 年总量斗门区比香洲区多,但人均香洲区是斗门区的2.5倍。 | 省要求标准化建设香洲区高于比斗门区,标准化建设年内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