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中外诗歌欣赏:雨巷·赏析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外国文学阅读:8869

    概要:戴望舒【题解】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作家。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与卞之琳、艾青、冯至等人创办《顶点》、《新诗》等刊物。1941年香港沦陷后,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1949年回内地,1950年病逝。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朦胧,情致哀婉,韵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孤独、忧伤、愁苦的情怀,极具柔婉秀丽的艺术魅力。抗战开始后,其诗风有重大变化,开始超越个人情感的樊篱,直面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融为一体,表现了热爱祖国和人民、仇视侵略者的强烈情感,更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本诗选自《戴望舒全集·诗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

    中外诗歌欣赏:雨巷·赏析,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

      戴望舒
      【题解】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他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作家。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与卞之琳、艾青、冯至等人创办《顶点》、《新诗》等刊物。1941年香港沦陷后,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1949年回内地,1950年病逝。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朦胧,情致哀婉,韵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孤独、忧伤、愁苦的情怀,极具柔婉秀丽的艺术魅力。抗战开始后,其诗风有重大变化,开始超越个人情感的樊篱,直面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融为一体,表现了热爱祖国和人民、仇视侵略者的强烈情感,更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本诗选自《戴望舒全集·诗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静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赏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早期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他因此诗而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诗艺术精湛,大量运用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和婉转悦耳的乐感,把诗歌的音乐美发挥到极致。同时,诗歌又兼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将中国古典诗词中凄美的“丁香”意象、现实中悠长寂寥的雨巷和期待中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创造性地组接在一起,形成迷离朦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幽渺的美感。
      这首诗歌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进行赏析。其一,从诗歌与作者的人生际遇关系角度来解读,则诗歌带有诗人的爱情印记。诗中所描绘的似真似幻的美丽“邂逅”,实乃“我”的一段爱情“白日梦”,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对爱的追索与向往、憧憬与期待,以及因爱而生的痛苦莫名的希望、无奈和甜蜜的忧伤。因此,从爱情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理解为一个爱情的感伤者;其二,从诗歌与其被写作的时代背景关系来分析,则诗歌所表现的恰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之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一时看不清前途,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迷惘、彷徨之中的心境。他们寂寞、哀怨,但又充满朦胧的希望。因此,从时代社会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时代的迷惘者;其三,从诗歌与读者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则本诗充满了浓烈的人生象征意味,“雨巷”象征着漫漫人生路,“我”则是人生的赶路人,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飘渺的希望或理想。诗中“我”寻觅求索(希望逢着姑娘)——与“姑娘”相逢(惊喜)——“姑娘”消失(失望、忧伤)——再度寻觅(希望姑娘飘过)过程正是人生寻寻觅觅,不断希望、失望复希望的隐喻。因此,从人生层面来解读,诗中的“我”可以理解成人生的求索者。这样一来,《雨巷》一诗便具有了多重意蕴,更耐人寻味。(李玉鸽)www.laixuea.com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