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写作背景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古代散文阅读:8606

    概要:背景:本篇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资治通鉴.献帝纪》亦载,惟文字稍有改易)清严可均据裴注收入《全三国文》中。这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o年)。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在兵乱中把汉献帝迎到洛阳(前一年长安大乱,献帝东迁,败于曹阳(涧名,在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渡河驻安邑(现在山西省夏县))献帝授给他符节和斧铖,命他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怕其它将领不服从他,这一年又把献帝迁到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后汉县名,在现在河南省鹿邑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已经统一了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政权逐渐巩固。当时,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了汉朝政权,并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就在他为进一步统一全国而作努力时,有人说他将篡汉自立,“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为此,他写了这篇令(令,上告下的文书)以明心志,并奉还了大部分食邑(让县)。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剀切感人。他说自己起初只想作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写作背景,标签:古代散文知识,http://www.laixuea.com

      背景:
      本篇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资治通鉴.献帝纪》亦载,惟文字稍有改易)清严可均据裴注收入《全三国文》中。这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o年)。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在兵乱中把汉献帝迎到洛阳(前一年长安大乱,献帝东迁,败于曹阳(涧名,在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渡河驻安邑(现在山西省夏县))献帝授给他符节和斧铖,命他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怕其它将领不服从他,这一年又把献帝迁到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后汉县名,在现在河南省鹿邑县)。建安十五年,曹操已经统一了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政权逐渐巩固。
      当时,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实际掌握了汉朝政权,并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就在他为进一步统一全国而作努力时,有人说他将篡汉自立,“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为此,他写了这篇令(令,上告下的文书)以明心志,并奉还了大部分食邑(让县)。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剀切感人。他说自己起初只想作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阜,也不想多拥兵马。——如此再三说明白己的志向本不广。然后,他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最后,笔锋转到当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封地可退,兵权不能放弃,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文章叙述他在不同的形势下产生的不同的愿望,说得坦率而典重,表现出他的气度和见识,同时也流露出一些踌躇满志的神态。


    Tag: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知识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古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