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隋书•列传第十一|杨尚希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古文翻译阅读:8118

    概要: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

    《隋书•列传第十一|杨尚希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遁。及明,迥方觉,令数十骑追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领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文帝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余,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所谓人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帝览而嘉之,遂罢天下诸郡。后历位瀛州刺史,兵部、礼部二尚书。        尚希性惇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临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人赖其利。卒官,谥曰平。 子旻嗣,后封丹水县公,位安定郡丞。 (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阳卢辩见而异之      异:奇异        B.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    视:眼神        C.帝览而嘉之            嘉:赞美        D.尚希素有足疾          素:向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国家则不亏粟帛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周文王以忧勤损寿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尚希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一岁时,他辞别母亲到长安求学,后来范阳卢辩送他进太学学习。        B.杨尚希机警过人,行事谨慎。在为皇帝发丧时,发现尉迟迥表现反常,断定他会谋反,于是连夜逃离相州。        C.杨尚希认为当时天下州郡过多,给朝廷和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于是上表建议合并州郡,宣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杨尚希有脚病,皇帝很关心他,让他担任蒲州刺史,因为蒲州出美酒,利于养病。到蒲州后,他做了许多惠民的政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6分)     (2)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4分)

    4.A(异:对……感到惊异) 5.D(D“因为”;A表示比较/“对、对于”;B“就、便”/表示假设,“就算”;C与“所”连用,表被动/“替、给”)

    [1] [2]  下一页


    Tag:古文翻译古文翻译大全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古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