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案例

    时间:11-24 12:24:1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教学案例阅读:8658

    概要:四.作业:熟读全文。尽力背诵2小节。在理清文章三大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各小节的意思。附:板书设计记念刘和珍君哪类人动向作者态度和感情写作目的爱国青年:猛士,苟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励悲悼念、鼓励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污蔑控诉抨击愤揭露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淡漠哀伤唤醒哀、愤唤醒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文章第1、2、3、4小节,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沥青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到入新课。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了解了刘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写作目的。这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文章的1、2、3、4小节,看作者是如何纪念死者、评述惨案的。二.分析文章,理解难句。(一).分析一、二小节1、齐读这一部分,要求带着以下问题:1)作者在第1、2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问各有什么含义?2)本段段意既然为交代写作原由,请问其写作原由是什么?(解决: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案例,标签:教学案例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四.作业:熟读全文。尽力背诵2小节。
      在理清文章三大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各小节的意思。
      附:板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
      哪类人动向作者态度和感情写作目的
      爱国青年:猛士,苟活者(“我”)悼念尊敬激励悲悼念、鼓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污蔑控诉抨击愤揭露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淡漠哀伤唤醒哀、愤唤醒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文章第1、2、3、4小节,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沥青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到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了解了刘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写作目的。这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文章的1、2、3、4小节,看作者是如何纪念死者、评述惨案的。
      二.分析文章,理解难句。
      (一).分析一、二小节
      1、齐读这一部分,要求带着以下问题:
      1)作者在第1、2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问各有什么含义?
      2)本段段意既然为交代写作原由,请问其写作原由是什么?
      (解决: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也”和“早”二字说明作者要作文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作文不仅是应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第二个“必要”在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血债。因此本段交代的写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2、重点分析文中难句:
      1)文章开头作者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提示: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
      2)追悼会那一天,我为何独在礼堂外徘徊?(提示;作者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痛,独自徘徊沉思。)
      3)作者反复说“只能如此而已”,又称自己献上的只是“菲薄的祭品”,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提示:表达作者认为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4)“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是什么意思?(提示:愤怒到了极点的意思)
      5)“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提示:“它们”指反动派。“快意于我的苦痛”实际是警告反动派别高兴的太早,总有一天血债必将血偿!)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真的猛士”指什么?“惨淡的人生”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提示:“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
      (二)分析第三节www.laixuea.com
      1)作者说“刘和珍是我的学生”,“现在却有些踌躇了”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苟活到现在的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质?(提示:踌躇是因为作者认为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青年,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和尊敬。表达作者自责内疚的心情。反映了鲁迅先生自谦,自我剖析的品质)
      2)提醒同学们再次记忆刘和珍的形象: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三)分析第四节
      1)齐读该节,该节主要讲什么?分层次,用四个字概括层次大意。(提示:主要是概述惨案。分四层: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悲愤号召)
      2)“卫队居然开枪”的“居然”二字说明了什么?(提示:一是出乎意料,二是反映了敌人的凶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