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www.laixuea.com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②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B.①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①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①即刑讼女而祭妇墓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标签:免费语文试卷,http://www.laixuea.com(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至孝:极为孝顺。www.laixuea.com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行旅:旅行,游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②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B.①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①宜戮讼者,以谢冤魂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D.①即刑讼女而祭妇墓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盂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第二单元答案
【基础巩固】
1.D(“吠”应读“fèi”)
2.D(“卒”是“死”的意思)
3.B(两个“所以”都表示“……的原因”;前一个“其”是代词,指代褒禅埋葬的时间;后一个“其”是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4.D(亲戚:古含家人和亲戚,今不包括家人;至于:古是“到”,今是连词;景气:古指“天气”,今指“状况”)
5.A(A两个“极”都是“极尽”的意思;B前一个“名”是“取名”,后一个“名”是“说明白”;C前一个“因”是“因为”,后一个“因”是连词,相当于“而”;D前一个“于”是“对于”,后一个“于”表比较,“比……”)
6.D(A、B、C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名子的独立性;D是代词)
7.B(指圣主贤臣)
8.C(使动用法)
9.D(“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不准确)
10.A(原文是说“孤舟之嫠妇”因为受洞箫声感染而“泣”)
11.D(“语言晓畅明朗”用语不准)
12.(1)真是一代英雄,可如今又在哪里呢?(2)月亮有圆有缺,却始终没有增减。(3)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13.C(往,到达)
14.B(语出《庄子》)
15.D(“以旷达的话作结”表述不准确)
16.(1)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2)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7.B(介词,用)(A表目的的连词;C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动词,认为)www.laixuea.com
18.D
19.文中选取了许多美丽的意象,如“清月”、“辋水”、“寒山远水”和鲜明的色彩“白鸥”“青皋”构成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同时语言形式上多运用四字句,注意韵律与节奏,所以全文又充满诗歌的音韵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