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中外诗歌欣赏:山海经·赏析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外国文学阅读:8293

    概要:陶渊明【题解】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至陶渊明时已家道贫寒。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政治抱负,**山丘,不慕名利。他二十九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四十一岁时任彭泽县令,为官八十一日,就以“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免去职”,此后终生隐居不仕。他生于晋宋之交,对士族地主政权的黑暗深表不满。陶诗约存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其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咏荆轲》、《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等。尤其是《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描写了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领域。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辑有《陶渊明集》。本诗选自《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1]。刑天舞干戚[2],猛志固常在。

    中外诗歌欣赏:山海经·赏析,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

      
      陶渊明
      【题解】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官僚地主家庭,至陶渊明时已家道贫寒。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政治抱负,**山丘,不慕名利。他二十九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四十一岁时任彭泽县令,为官八十一日,就以“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免去职”,此后终生隐居不仕。他生于晋宋之交,对士族地主政权的黑暗深表不满。陶诗约存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其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咏荆轲》、《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感士不遇赋》等。尤其是《归田园居》、《桃花源诗并记》,描写了优美淳朴的乡村生活,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领域。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构思奇特,语言清新,质朴自然,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风格,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辑有《陶渊明集》。
      本诗选自《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1]。
      刑天舞干戚[2],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3]。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4]。
      【注释】
      [1]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
      [2]刑天:神话中敢于反抗天帝的兽。干:盾。戚:斧一类的兵器。《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3]同物:与异物相同,即死后化为异物。化去:死而化为异物。不复悔:不再有所后悔,所以敢于坚持斗争。
      [4]在昔心:指原来的斗争精神。良辰:指实现愿望的好日子。讵(jǜ):岂。两句是感叹精卫、刑天徒存原来的精诚猛志,但实现愿望的时机很难等到。
      【赏析】
      《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是陶渊明读《山海经》和《穆天子传》时有感而作。这里选的是第十首。这首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死而不屈的斗争精神,通过精卫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努力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精诚猛志,寄托了诗人愤慨不平的感情。鲁迅先生对这首诗予以高度评价,说它表现了诗人“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并非浑身是静穆的”。
      诗歌的前四句描述了精卫填海和刑天反抗天帝的故事,使读者从中似乎看到小小的精卫鸟口衔一根小木棍,一趟一趟地往返不休;看到怪异的刑天狂躁地挥动干戚,满腔愤怒地大叫不停,那微木对浩瀚的大海来说,太微不足道了!而刑天的兵器对天帝又有何用呢?但作者在后四句对它们誓死不悔的精神意志予以赞美,对它们的愿望不能实现表现出无比的惋惜。
      全诗先叙后议,叙述流畅,描写形象,精卫的飞来飞去,刑天的不停挥舞,似乎都清晰可见。本诗是作者的读后感,重心应在表达有感受的议论,诗歌在叙述的基础上用议论突出主题,语言简洁,感情饱满,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有相当大的不同。(刘丹桂)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