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 晋国先轸的形象。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
《秦晋殽之战》详解,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秦穆公:跟蹇叔关系很密切,也只在文章的首尾出现,着墨不算很多。这是个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的统治者形象。呼之欲出:你看,他早已打定主意袭击郑国,可是偏要征求老臣的意见,做作样子,想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确。没料到蹇叔反对他的意见,因此他十分恼火,“公辞焉”,把他极端固执的神态用冷竣的笔墨描画了出来。他对老臣的咒骂,暴露出统治者蛮横霸道,薄义寡恩的嘴脸。当然作品并没有用凝固不变的观点、手法来刻画人物,而是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示人物思想的多面性。文章末尾他“乡师而哭”,不撤孟明的职,自己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说:“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可见他还是有勇气认错的。不责怪臣下,当然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卖命。他懂得要想用人,必得人心。
晋国先轸的形象。他是在晋文公得到国位之前,跟着流亡在外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贤士。在晋楚城濮之战的争霸中,他作为决策的人物,帮助晋文公下了作战的决心,并率领晋军英勇奋战,夺取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晋文公死后,襄公即位,他作为一个元老重臣,对国家的和战大计,颇有发言权。他认为秦穆公不听贤者之言,劳师袭郑,是天奉我的好时机,“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他和自己一样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的栾枝激烈争论。他俩是老同事了。在这场争论中,先轸占了上峰,从而促使晋国军队投入战斗,大败秦军于殽。先轸与栾枝的争论,表现出他的善辩能断,敢说敢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强秦的无理痛恨和关心国事的精神。晋军活捉了秦国的孟明等三帅,却被晋文公之妻、襄公之母文嬴用巧妙的言词对儿子连哄带骗的做了一番工作之后,放走了。文章写到先轸的反映非常生动。“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隳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不顾而唾”。这实在是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在“释囚”问题上,先轸与晋襄公看法不同,先轸竭力反对释囚,写他在君王面前有四敢:一敢问秦囚,二敢对君发怒,三敢骂暴君“隳军实而长寇讎”,四敢“不顾而唾”。通过这一问、一怒、一骂、一唾四个细节,使先轸那耿直、暴烈的性格跃然纸上。我们看,新君襄公是唯命是听和被先轸入朝时问的尴尬相,被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先轸的凛然正气和刚直倔犟的性格暴露无疑。是啊,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博斗,才把秦军的统帅抓到手,而妇人只需一句话把他们放走了,这不是毁自己的战果,长敌人的志气吗?“亡无日矣”的长叹,体现出先轸对国事的关心,对襄公把囚犯放走的极度不满。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赳赳武夫形象似乎就站立在我们的面前。“不顾而唾”的动作描写,也很符合先轸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元老的身份。虽是细节,但反映出他恨恨难消的情感和刚烈率直的性格。
郑商人弦高的形象。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弦高既不是谋士,也不是武将,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但他有谋士之志,有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因而在文中所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他的形象更引人瞩目。在到周都城做买卖的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了来偷袭自己国家的秦国军队,怎么办?他急中生智,偷装成郑国的使者,把自己做买卖的牛、熟牛皮,献给秦军的统帅,作为犒师之资,然后来一番颇为动听的、实际上含有警告之意的言辞,与秦军统帅周旋,拖延时间。于此同时,他派人“遽告于郑”,让国内知道情况,及早做好防禦的准备工作。文中有关弦高犒师,缓敌报警的描写,不过六十几个字,却生动地再现出一个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弦高犒师”(表机智)也成为人们历来传颂的佳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