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8.诗三首·同步练习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二语文知识阅读:8387

    概要:发现创新文史杂忆:读曹操的诗张树国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曹操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一样,在那个时代处在一个主导地位,他与两个儿子合称“三曹”。中国历代文学理论家均称赞曹植是最优秀的作家,这个我同意,因为曹植诗传下来的最多,内容丰富,艺术高深,但就诗的气势和反映生活的深厚而言,曹植不如曹操。有人评说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我觉得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那诗中展现的宽阔胸怀,无人可比。由于《三国演义》的出现,曹操一直作为一个奸臣的形象存在,受历代人的咒骂。这是由于中国正统思想造成的,或者说曹操打过农民起义。1959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还了曹操一个历史情白。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

    8.诗三首·同步练习,标签:高二语文,http://www.laixuea.com
    发现创新

    文史杂忆:读曹操的诗

    张树国

    曹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奇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辉煌的时代,曹操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一样,在那个时代处在一个主导地位,他与两个儿子合称“三曹”。中国历代文学理论家均称赞曹植是最优秀的作家,这个我同意,因为曹植诗传下来的最多,内容丰富,艺术高深,但就诗的气势和反映生活的深厚而言,曹植不如曹操。有人评说曹操的诗“苍凉雄健,才华纵横,”我觉得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同情民生,追求事业,拥抱山河,”那诗中展现的宽阔胸怀,无人可比。

    由于《三国演义》的出现,曹操一直作为一个奸臣的形象存在,受历代人的咒骂。这是由于中国正统思想造成的,或者说曹操打过农民起义。1959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还了曹操一个历史情白。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郭沫若的文章多方阐述了曹操的历史贡献。曹操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为历史上的楷模,他的一些做法,恐怕今人也难以做到。

    曹操的诗所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生活。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出身地主阶级小族,属统治阶级底层,他二十岁时考为举人,任洛阳北部尉,是一个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官吏。洛阳皇亲国戚,豪强大族横行乡里,无恶不作,难以治理。曹操严厉整治社会治安,特造五色棒,挂在尉府衙门,有违禁令者,不论任何人,一律棒杀,豪强敛迹。黄巾起义后,任济南相,他严刑峻法,惩恶治豪强,打击贪官污吏,一些贪官污吏、豪强大族见曹操凶猛,便逃到外郡去了。董卓专权时,封他为骁骑校尉,他辞而不就,在家乡招募义兵,参加以袁绍为盟主的讨伐董卓的大军。后任衮州刺史,收降黄巾军三十万人,选其精锐组织“青州军”,后依靠这支部队横扫天下。公元196年将汉献帝接到许昌,改元建安,以许昌为都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总揽朝中大权。他兴水利,围屯田,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他还重用一大批能人,先后打败袁术、擒杀吕布、收降张辽、攻灭张秀,又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刘备占据西蜀,孙权占据江东,后来,孙刘联合,严重阻碍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后虽多次南下,由于种种原因,均未成功,统一全国的愿望成为泡影。在他死后50年,国家才得到统一。特殊的人生经历,给后人留下了特殊的历史篇章。

    曹操一生酷爱文学,他凭借政治上的优势,广罗天下知名文士,当时有名的建安七子多是曹操僚属。当时诗坛上还有一位才女就是蔡文姬,是文学家蔡邕之女,在战乱中为胡人掳去,流落北方匈奴,曹操将她迎回,叫她整理其父亲的作品,这对父子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多受曹操的影响,有一颗热情的心,想干出一番事业。这些文人都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危亡,更加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诗中多有雄心壮志,想建功立业,开辟了一个文学新时代。

    曹操创作热情很高,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描绘东汉末年的历史现状,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自己对故土、乡民、河山的感情。曹操善用挽歌写时事,他批评社会政治的诗被称为汉末实录。我们来看一首《薤露行》:

    惟反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首诗是叙述何进召董卓,祸国殃民。董卓是山西临洮人,出身地主豪强家庭,结交羌人,称霸一方。东汉政府为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委任董卓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董卓不断蓄积力量,伺机发展。当时,羌人不断发动起义,东汉政府任董卓为军司马征讨反叛的羌人。因镇守边关有功,董卓不断被朝廷提升。当时,皇帝年幼,董卓被何进密招进京,目的是为了排挤宦官。董卓尚未进京,何进被宦官张让杀死。这时袁术进兵洛阳,放火烧了南宫,追杀张让等人。张让和中常侍段珪慌乱中挟持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半夜出逃,被董卓迎还。董卓控制了东汉政权。废少帝立刘协,就是献帝。没多久,董卓杀死少帝,毒死何太后,野心日益膨胀,自任宰相。

    董卓为人残酷,进洛阳时,杀人放火,奸yin妇女,把洛阳闹得鸡犬不宁。迁都长安时,董卓为防止官员和居民重返洛阳,就放火烧了洛阳城,宫殿、宗庙及居民区均成为火海,繁华的洛阳城变成了废墟,令人痛心。《薤露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痛斥了董卓凶残不仁、倒行逆施的罪恶行为。

    从上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董卓控制下的东汉政权,暗无天日,人民生活在腥风血雨之中。《薤露行》中的每一句诗,都涵盖着一个历史事实。如“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就是讲张让、段珪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至黄河渡口小平津的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是写少帝和何进被杀的事;“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是指董卓杀何太后,自为太尉相国的事;“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董卓强迫献帝迁都长安,百姓也随之西迁,洛阳宗庙被烧毁。我们读曹操的这首诗,就像读东汉末年的历史。读曹操的诗,就像看一幅幅画,一个个活生生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董卓操持东汉大权,血债累累。关东各郡推袁绍为盟主,联兵攻打董卓。由于各派畏惧董卓,又想保存实力,都在观望。曹操虽追董卓拼杀一阵,因力薄无援而败。各联军之间又开始长年的军阀大战,整个中原地区陷入战乱之中。《蒿里行》所描写的就是当时军阀混战的情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风,百姓以死之。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逼真地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义士”是指讨伐董卓的各位将领,“群凶”是指董卓等朝中乱臣。“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联合讨伐;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事情不能遂人愿,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不能统一,互相观望,丧失打击董卓的机会。“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看来这各路的将领,目的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便占领地盘,争权夺利。联军散后就开始互相残杀,闹得天下大乱。“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前一句指袁术,后一句讲袁绍。当时,他们两人颇有实力,一南一北,都想做皇帝。从“铠甲生虮风”到“念之断人肠”,是写军阀大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充分表达了诗人愤怒伤感的心情。《蒿里行》讲述了一个个历史故事,描写了人民的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悲凉,表现了曹操诗的独特风格。

    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对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立场。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人生观,他尊奉汉室,恪守臣节。他爱护百姓,讲究礼让,希望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我们来读《对酒》诗: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类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耄,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对酒》叙述曹操理想的世界。官吏不催逼上门,忠臣贤良,民安宁,仓粮丰足,人人务农,马无远道,公爵王侯爱惜百姓,牢狱空虚,社会没有犯罪,人人都能寿终正寝。应该说,曹操的理想世界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曹操一生南杀北战,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看来,曹操的这种情怀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安民心安天下,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曹操的理民思想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上的统治者把曹操视为白脸,咒骂曹操,实际上他们比曹操差得多。他们“民轻君重”的思想是和曹操“重民”的思想格格不入的。我们重新认识曹操,其重民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再来看看曹操的《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王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历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这位戚。

    《度关山》内容讲的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守法。曹操用法严峻,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罚,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节俭,《魏书》记载曹操“不好华丽,后宫衣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俭为共德”是作者极力提倡的。

    曹操戎马一生,轰轰烈烈,但曹操又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长年在外征战,怀念家乡故土,感叹人生。我们看他的《步出夏门行》中的《龟虽寿》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三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充满着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东汉末年的战乱,给生产力带来极大破坏,经济萧条,白骨累累,给人带来一种感伤颓废的情绪。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阵春风,吹散了这种伤感的情绪。他的乐观主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激励人生的进取。在困难时期,曹操能激流勇进,积极向上,敢于向命运挑战,这是一种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

    能充分表达曹操积极感情的还有一篇《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正像诗经《郑风·子衿》中所讲的,一位女子热烈地希望自己所期待的男子到来,充分说明作者想招揽天下人才的迫切心情。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鸟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次年又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巩固了北方。他凯旋回来,伫立在碣石山,面对茫茫大海,心情激动,诗兴大发,高歌一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描述了登碣石山看到的自然风光,刻画了大海的形象、大海的风格。海水微波荡漾,岸边山岛树木,百草丰茂。后又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表现了自然世界雄伟壮阔的场面。曹操生于乱世,有心统一天下,救民于水火,《观沧海》抒发了他气吞山河的情怀。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13.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

    ⑴读了曹操的诗歌,再结合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客观地评价他。

    ⑵选择曹操诗歌中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诗句,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心得体会。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二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