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

    时间:11-27 00:04:01来源:http://www.laixuea.com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8698

    概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23.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24.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23.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季康子为政用杀的方法,提出德服人的为政思想。第二次问政

    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标签:阅读答案,http://www.laixuea.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23.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24.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23.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季康子为政用杀的方法,提出德服人的为政思想。第二次问政,孔子指明只要统治者做到庄重、孝慈、用人唯才就能使百姓尽、勤勉。由此可知,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2分)

    24.孔孟之道,继承是必然的。孟子的“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这些思想,就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继承。(3分)

    翻译
        孟子说:“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 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 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 会畏惧你。《诗经》说:‘趁着天晴没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补好窗子和门户。现在你们下面人,有谁还敢欺侮我?’孔子说: ‘写这首诗的人很懂得启发呀!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趁着这个时候享乐腐化,这是自己寻求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 ‘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尚书大甲》说: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Tag:文化经典阅读阅读答案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阅读训练 - 文化经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