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教材分析〗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买衣服,标签:小学一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中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教材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够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是在前面的“买文具”,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进一步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买衣服、找钱、换钱等一系列学生相当熟悉的场景,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而且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我区中心地带的一所普通学校的一年级执教的。人民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加之前面一节课“买文具”中学生已经更进一步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并且也具备了一些参加活动的经验。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大面额的人民币相对生疏一些,这种经验的积累正是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的。购物的活动学生非常熟悉,学起来会有一种亲切感,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去。
〖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
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
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
(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
(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
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
(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