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四年级教案阅读:8792

    概要: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a.(300-120+25)×4b.300-(120+25)×4c.300-(120+25×4)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生1: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四)冲突,再思“法则”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生练后呈现几种算式:①54+7+54 ②54×2+7 ③54+(54+7)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

    小学四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

      生1: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生练后呈现几种算式:①54+7+54  ②54×2+7  ③54+(54+7)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师:五年级的参赛人数与什么条件有关?

      生: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

      师:我们刚才已经列出了求三、四年级总人数的算式,你能在这个算式上改一改,把它变成求五年级参赛人数的算式吗?

      生练习并汇报,在修改③式时教师故意将算式变成“(54+(54+7))×2”

      生1: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

      生2:里面有括号,外面又有括号,看不清,容易出错!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加中括号。

      生2:还有大括号。

      师:看来光有小括号还不能解决所有的运算问题,那么其他的括号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这些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后还会再讨论。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轻松,收获也不少。不过小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可不那么轻松,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书后关于小括号使用和变迁的数学文化史知识。)

      师:同学们,小括号的使用在运算史上可谓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改变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使运算法则更加完善和人性化。但是,如果没有像上课伊始时我们对运算顺序的质疑,小括号还有可能出现吗?敢于质疑、勇于思考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升!

      [反思]

      “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知识难度不大,加之学生已有经验丰富,完全能够实现自我迁移和类推。然而,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情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文化的熏陶都应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去。带着思考,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确立了以“法则”探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使原本平淡的一节课变得丰满,富有情趣和哲理。

      一、用质疑来引入,激发学生对“法则”探寻的激情

      现代社会中的人要生存,必须具有“规则”意识,然而一味地循规蹈矩,又会被规则约束,缺少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规则,理性地认识规则。“先乘除、后加减”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这种局限,使法则更加完善。在这里,老师巧妙设疑:“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进一步探寻法则的欲望。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同时,不但加深了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也对“如何对待规则”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话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括号里有两步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时,教者也没有直接出示式题,而是再次设疑:“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给算式加上小括号,然后再研究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在“设疑——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新知的学习也更加主动有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四年级教案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