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时间:11-24 12:32:49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说课评课阅读:8645

    概要: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兹举一例如下:→独体汉字叫“文”→文字文→装饰→掩饰(文过饰非)→彩色交错为“文”→华丽,有文采→文辞→文章,文献→文化教育四、说教学程序:(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猜读训练思维;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强化。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积累;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及解题(2分钟)毛泽东诗导入:“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自读注解①补充王安石相关内容2、整体把握:(19分钟)(1)范读(5分钟)难读字点拨:褒、华、谬、咎、父(2)自由朗读(5分钟)诵读点拨:(略)(3)齐读(5分钟)(4)全文思路:(4分钟)设计问题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标签:说课评课范文,http://www.laixuea.com
      2、归纳法。从上学期开始,我一直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如《游褒禅山记》一文的第二课时,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文”“盖”“道”三个实词义项及“乃”“然”“其”三个虚词用法。兹举一例如下:
      →独体汉字叫“文”→文字
      文
      →装饰→掩饰(文过饰非)
      →彩色交错为“文”
      →华丽,有文采→文辞→文章,文献→文化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猜读训练思维;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强化。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积累;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毛泽东诗导入:“无限风光在险峰”
      学生自读注解①补充王安石相关内容
      2、整体把握:(19分钟)
      (1)范读(5分钟)难读字点拨:褒、华、谬、咎、父
      (2)自由朗读(5分钟)诵读点拨:(略)
      (3)齐读(5分钟)
      (4)全文思路:(4分钟)
      设计问题点拨思路
      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
      ↓
      悟理:要有志1、作者主要游了哪些地方?
      要深思慎取
      结果如何?
      2、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请学生圈点、勾画,老师板书如左。)
      3、理解重点词语:(12分钟)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语法推断(舍,房子,但在句中作谓语,故用为动词,可解为“做房子定居”。)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形训推断(阝,古作“阜”无石之山,故从“阝”之字,大都与山、高下有关,阳即指“山南”。)
      (3)有碑仆道成语推断(今有成语“前仆后继”,“仆”意为“倒下”,据此结合语境,不难判断此处“仆”即为“倒下”之义)
      (4)独其为文犹可识联今推断(联合现代联合关系词汇,如文字、文章等,据同义联合原理,可知“文”有“文字”“文章”等义,此处便不难断为“文字”。)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语境推断(穷,穷尽,据文中语境“游”,不难理解此处“穷”可解为“走到尽头”。)
      (6)则其至又加少矣迁移推断(加,此处解为“增加”显然不通,若联系曾经学过的“民不加少”,知此处“加”为“更”之义,便可马上推断“加”的意义:副词,更。亦可用语法和联今法,此处“加”作状语,联系现代汉语有“更加”一词,亦可推断出正确意义。)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对位推断(此句后有“险以远,则至者少”一句,由此可知“夷”与“险”义相对,结合语境,大致可猜出“平坦”之义,联系常用语“夷为平地”亦可推断。)
      强调:以上的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推断将更为准确。
      4、自由朗读全文(5分钟)
      5、课内巩固练习(7分钟)
      ①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盖音谬也()
      ②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
      亦悔……()
      ④入之愈深,甚进愈难,则
      其见愈奇。()
      ⑤不出,火且尽。()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
      提示:
      ①联今推断②语法推断③语境推断④语法推断⑤迁移推断⑥迁移推断⑦成语推断
      7、课外迁移训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在括号内解释加点词。
      李若水字清卿,氵名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口巽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说课评课说课评课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说课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