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堂实录

    时间:11-24 12:43:15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课堂实录阅读:8270

    概要:(全班哄然大笑)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那么这种感情与豪放风格是否矛盾?生:应该是不矛盾,但我却很难说明白这道理。(学生讨论状)师: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生: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众生齐念)唯有杜康!”师: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全班哄然大笑)
      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在《念奴娇》词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那么这种感情与豪放风格是否矛盾?
      生:应该是不矛盾,但我却很难说明白这道理。(学生讨论状)
      师:一般的人,在忧患于人生短促和虚空时,他会怎么做?
      生:喝酒,及时行乐。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众生齐念)唯有杜康!”
      师: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段,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要读出苏轼散文的舒卷自如,恣肆雄健的气势。
      生:全班同学自由朗读
      (展示问题五:第四段议论让人难以理解。“哀吾生之须臾”与“水与月”有什么关系?“且夫”一句与解答客的问题又有什么本质上联系?)
      师: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你看它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两个层次,“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属本段第二层次。
      师:第一层次扣住第三段哪一点来说理?
      生:从“而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来阐发的。
      师:从什么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分析得非常准确。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阐述“不变”的观点。
      生: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
      师: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师:第二层还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进一步说理,从什么角度来论述?www.laixuea.com
      生:“取与不取”的角度,重点讲“取”。
      师: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
      (展示问题六: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生:苏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生:我不这么认为。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
      生:他与陶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正厌世。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