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5、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水瓶,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回了10元,平均每个水瓶售价多少元?6、下面是三⑴班张贝贝同学周末下午的生活安排表:⑴贝贝做哪些事情安排用了1小时?请把它们写下来。⑵贝贝体育锻炼用的时间和( )的时间一样。⑶请你帮贝贝把晚上的时间安排一下,好吗?(时间从17:20 到21:00)课前思考:安排这样一次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能熟悉期中练习的题目类型,因此,三年级的题目类型与二年级有不同,题目量可能比原来要多一些,也没有二年级的题目那么直观形象,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能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课后反思:通过一节系统的复习课后,安排了这样一次期中模拟练习,一些题型学生没练习过,比如选择题。学生在练习中,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审题、分析条件、解决问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较灵活地运用。但在练习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1、计算不细心,出现加、减法计算错误,在找规律中,学生能发现规律,但是在计算时出现错误;2、从小到大排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2),标签: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5、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水瓶,付给营业员100元,营业员找回了10元,平均每个水瓶售价多少元?
6、下面是三⑴班张贝贝同学周末下午的生活安排表:
⑴贝贝做哪些事情安排用了1小时?
请把它们写下来。
⑵贝贝体育锻炼用的时间和( )的时间一样。
⑶请你帮贝贝把晚上的时间安排一下,好吗?(时间从17:20 到21:00)
课前思考:
安排这样一次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能熟悉期中练习的题目类型,因此,三年级的题目类型与二年级有不同,题目量可能比原来要多一些,也没有二年级的题目那么直观形象,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能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一节系统的复习课后,安排了这样一次期中模拟练习,一些题型学生没练习过,比如选择题。学生在练习中,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审题、分析条件、解决问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比较灵活地运用。但在练习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1、计算不细心,出现加、减法计算错误,在找规律中,学生能发现规律,但是在计算时出现错误;2、从小到大排列数的大小时,出现遗漏数现象;3、选择题最后一题,比较两个未知数的大小,只知道它的最高位是不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很多学生都误以为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忽视了它到底是一个几位数。4、判断题的第3和4题:“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一般在7:00开始播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在判断的时候,还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判断,错误较多。5、看图列式计算问题比较严重,不会根据问题进行分析线段图,不能很好地利用线段图的长短来帮助解题。6、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对于一些信息比较多或条件灵活或开放的题目把握不够,不能仔细分析题目的意思,抓住重点内容进行解题。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态度上的问题,出现了不答、简答、漏答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漏掉了单位。
通过对这次练习的讲评、分析,学生能正确面对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认真分析、订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形式多样,是对开学至今所学知识的整理。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多方面都很薄弱。找规律填空中,只要涉及到要跨千的问题,学生就算不出来。“小军晚上9时上床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这一类型的题即使上新课时讲过好几遍,还有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计算“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 ”的时间时,学生习惯性地直接用16时减去9时,没有写16时是怎么来的。看线段图列算式的问题比较大,有的学生不明白“?”所表示问题是什么,有的学生只求出问题的一部分。解决问题中计算错误现象还是很严重的。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主要是一至四单元的相关练习,旨在巩固这部分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练习也确实发现了许多、各类练习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一大题填空题中,发现学生对于口算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思路是明确的,但是错误出现在了具体的写法中,对于认数中读数与写数还有个别同学会搞错,而填空的第七小题,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存在一定难度的,毕竟在学生的概念中始终存在着白天的结束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所以练习起来比较麻烦。第二大题选择题中的第5小题,学生没能多方面考虑问题,忽略了比较数的大小中存在着位数的关系。在第三大题判断题的第3小题,学生比较粗心,没有仔细看清题目所说的是7点表示的是早上的时间。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对于一些有较多条件及问题的练习,存在着困难,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重点,没能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所求,合理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的解题不完整,丢三落四的毛病还是存在。通过本次的练习学生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学习态度上的问题,明确了自己在知识掌握中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