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设计

    时间:10-14 10:21:5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三年级教案阅读:8467

    概要:一、说教材《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设计,标签: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的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的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让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一安排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而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作用,运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1、情境教学法。

      为学生创设童话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投入到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数学活动中去。

      2、活动体验法。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学生只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找一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3、趣味练习法。

      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在为书签镶边、围灯带等活动中,拓展周长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学中,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观察操作法。“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尽可能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情景具有心理指向性。课始,创设昆虫饶“运动场”(树叶)跑步的动画场景,引导观察、比较:它们跑步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蜗牛沿着叶脉跑,瓢虫沿着树叶的边线才跑一半,只有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整整一周。唤醒学生对“一周”的生活经验的回忆,直观地感知“边线的一周”,为揭示周长概念奠定了基础。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课标强调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经历、感受知识,最终认识、掌握知识。因此,我通过以下的活动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1、摸一摸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边线以后,让同桌合作用手指沿树叶“运动场”的边线“跑”一周,互相检查是不是“跑”了一周,说说怎么确定是不是一周。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哪。”

      2、描一描

      接着让学生用彩色笔把“运动场”的边线描在纸上,描后汇报展示。强化对边线一周的感知。

    [1] [2]  下一页


    Tag:小学三年级教案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