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第5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四年级教案阅读:8330

    概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2.口算。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5、17、20) (35、2、29) (25、37、4)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指出: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25×4=100 25×8=200 125×8=1000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2、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第5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什么叫做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口算。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17、20) (35、2、29) (25、37、4)

      提问:上面各题口算时怎样算比较方便?

      指出:连乘时如果有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是整十整百,要先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就比较简便。

      1、你知道怎样的相乘得整百或整十数?

      引导学生熟记常用数据:25×4=100   25×8=200   125×8=1000

      口诀中相乘的积个位上是0的。

      2、简便计算

      28×15×4        45×13×2    9×4×25  125×18×8

      二、运算运算律,简便计算。

      出示:35×18    25×16

      (1)指名板演,列竖式计算,集体练习。

      (2)讨论:怎样运算比较简便,可以不必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到。

      (3)讨论25×16,想25和谁相乘可以得到整十或整百?25需要和相乘,怎样找到4,(将16分成4乘4)

      25×16

      =25×4×4   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得到。

      =100×4

      =400

      (4)35×18怎样做比较简便呢?学生仿照上述的样子试做。

      三、出示想想做做第8题,谁能将他们做的又对又快?学生集体练习,说说上下两题的联系。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5×12    35×16      25×32×125   25×16

      指名扳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P63、7。

      先独立填表,再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作业

      想想做做第9、10题

      课前思考:

      1、通过让学生算一算,在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交流各自的体会,进一步体会使计算简便的关键。

      2、35*18    25*16让学生探究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得到不同的简便的方法,从中找到最简便的方法,教导学生看见25通常的情况是想到25,看见125通常想到8。

      3、第7题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在观察和比较,说说积是怎样变化的。

      课后反思:

      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这一环节,我们重点训练了25×4=100 、25×8=200、125×8=1000,35×2等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在学习新课:35×18    16 时,学生心中有了简便计算的关键的一步:35×2、25×4,就自然而然地从已知的数中去寻找,很快地就有了答案。

      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情况出现,部分学生有些措手不及,看来这方面的练习还得多做,所谓熟能生巧还是需要,让学生在大量不同类型的题目中感悟方法的巧妙和解题的技巧。

      教后反思:

      和周老师一样我本堂课先复习了25×4=100、125×8=1000这样常见的也是常用的简便计算的算式。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像35×18这样的只有两个乘数的简便计算,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找方法,看谁算得快,又算得正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引了出来,最后的效果也不错。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还需多加练习。

      教后反思:

      简便运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同样教学中都是先渗透25×4=100、125×8=1000也就是看见25最先想到4,而看见125最先想到8,而再练习中看见25还会见到分成5*5的现象的 。但是大多数的同学简便运算还是比较兴趣的,毕竟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了。
     


    Tag:小学四年级教案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