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文学与出汗》课堂实录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课堂实录阅读:8756

    概要:生:原文用反问句式,改后是陈述句式。用反问句的口气比较强烈一些。师:好。句式改了。不如原文力量强,还有呢?生:老师删去了两个“只要”。这两个词是和“抢得到”、“抢不到”相对应的……师:(及时肯定)好,他想到词的“对应”,很好。还有没有?(提示)从整段话的语气考虑。生:我觉得原文是用梁的论据驳他的论点,很有力。改了后,语气比较软,没有力量。师:(再读改后文字)生:(对照原文听)师:这(改后文字)像是老师对学生讲课;不像是在批驳;是不是呀?你们看原文多有力量。师:(读原文,强调讽刺语气)大家再齐读。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师:下面,一齐朗读个—7段。生:(齐读4—叫段)师:这一部分是直接驳论点呢?还是驳论据?生:驳论点。师:哪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生:第一句“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师:这里的“而且”能去掉吗?生:不能,因为上面批驳了论据,下面驳论点,是承接上文而来的,所以不能去掉。师:对,这是连接上下两部分的。不仅你的论据是虚假的,而且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加上

    《文学与出汗》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
      生:原文用反问句式,改后是陈述句式。用反问句的口气比较强烈一些。
      师:好。句式改了。不如原文力量强,还有呢?
      生:老师删去了两个“只要”。这两个词是和“抢得到”、“抢不到”相对应的……
      师:(及时肯定)好,他想到词的“对应”,很好。还有没有?(提示)从整段话的语气考虑。
      生:我觉得原文是用梁的论据驳他的论点,很有力。改了后,语气比较软,没有力量。
      师:(再读改后文字)
      生:(对照原文听)
      师:这(改后文字)像是老师对学生讲课;不像是在批驳;是不是呀?你们看原文多有力量。
      师:(读原文,强调讽刺语气)大家再齐读。
      生:(会心地笑)(齐读原文)
      (此时,礼堂中听课的老师也会心地笑起来)
      师:下面,一齐朗读个—7段。
      生:(齐读4—叫段)
      师:这一部分是直接驳论点呢?还是驳论据?
      生:驳论点。
      师:哪一句话给了我们启示?
      生:第一句“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么?”
      师:这里的“而且”能去掉吗?
      生:不能,因为上面批驳了论据,下面驳论点,是承接上文而来的,所以不能去掉。
      师:对,这是连接上下两部分的。不仅你的论据是虚假的,而且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加上“而且”。(板书:驳论点)
      师:5—7段,作者以三个方面的论据来批驳错误论点——人性足永久不变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讨论归纳这三个方面的论据。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
      生:(讨论)
      师:(看表)(指名回答)
      生:三个方面是:①人类的进化史;②人类的一种生理特征出汗;③英国的文学。
      师:很全面,很好。第5段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性是变化的。第6段,以出汗为例,有香汗、臭汗之分,这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之分的。第7段,以英国文学中有描写香汗的小说,也有描写臭汗的小说,来说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文学中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www.laixuea.com
      师:(指名读第6段)
      生:(读第6段)
      师:读得好,但“呢”字读丢了,很可惜。这个“呢”在语气上大有作用。下面各人读,注意讽刺语气。
      生:(纷纷自读课文)
      师:(强调)各自读出感情,不求整齐。(待学生读完)好,再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论据驳了,论点也直接驳了,那么最后就要作结论啦!(转身板书:结论)
      师:(示范读第8段)道士说道,说人长生不老,水火不怕之类,
      与批评家谈文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生:道士说道很荒谬,很可笑,批评家梁实秋之类谈文与此相似,都是谬论。
      师:(笑着归纳)全是胡说八道。好,“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这是讽刺梁实秋。是说你梁实秋们为统治阶级服务,在这里跟道士一样胡说八道,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你们“永久不变的人性”啦!这里的结论,全是讽刺的话。
      大家想一想,一般驳论的结论,要阐述正面的观点,而本文则不同,这显示出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杂文的特点就是形象和道理相结合,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道理。今天,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按一般驳论对结论的要求,就是说最后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总结自己的意思,那么最后一段,这里应该怎么说,大家编——句话,把原文结尾放一边不管,怎么说,可以商量。
      生:(讨论)
      生:所以说,根据不存在永久不变的人性,文学自然也描写不了永久不变的人性啊。
      师:(连声肯定)很好。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师:杂文,要体现形象化特点,所以,结尾让大家改写一下,是为了体会这一点:这篇课文虽然难度较大,但我们基本上学通了。这篇驳论,先驳论据,再驳论点,最后结论,整个带讽刺味。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1-3段背下来。
      生:(放声读1-3段)
      师:(指名背诵)
      生:(背1—3段)
      (鼓掌,下课)
      [附]板书
      文学与出汗
      鲁迅
      驳论
      树靶子驳论据结论
      驳论点
      

    上一页  [1] [2] [3] [4]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