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哀江南》教学实录(附说课搞、专家点评)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课堂实录阅读:8950

    概要:生11:我特别欣赏《沉醉东风》一段,写明故宫的。这里强烈的对比。墙倒塌了,玉柱也倒塌了。以前皇帝和大臣议论军国大事的地方,现在却“舞丹墀燕雀朝”。我觉得这话里似乎有讽刺的意思。师:何谓“讽刺”?生11:以前这是大臣朝见皇帝地方,可是现在皇帝没影了,大臣们也不见了,只有燕雀在这里朝拜。其实,燕雀只是在这里游戏觅食而已。师:好。我也想告诉大家,别看朱元璋是个乞丐出身的人,可是做起帝来,还真像个皇帝。明朝是个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的时代,宫廷礼仪很森严。朱元璋很注重自己的威仪,大臣上朝时必须跪着回答皇帝的问话,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宣读皇帝诏书时总是以“奉天承运”开始,这也始自朱元璋。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天下的皇帝,也就是全天下人的父亲,把君父的权力推向端,实行极其严酷的刑法和廷杖制度,打首辅大臣如同打自家孩子。可以想见,皇帝上朝的时候,宫廷里该是多么威严肃穆,大臣们多么肃静庄重!可是如今,却只有鸟雀在这里玩耍了。借助于权力、暴政来实现万世不衰的梦想,今天看来是多么不可靠啊!生12:我最欣赏《折桂令》一节。我喜欢这里的对比。“当

    《哀江南》教学实录(附说课搞、专家点评),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
      生11:我特别欣赏《沉醉东风》一段,写明故宫的。这里强烈的对比。墙倒塌了,玉柱也倒塌了。以前皇帝和大臣议论军国大事的地方,现在却“舞丹墀燕雀朝”。我觉得这话里似乎有讽刺的意思。
      师:何谓“讽刺”?
      生11:以前这是大臣朝见皇帝地方,可是现在皇帝没影了,大臣们也不见了,只有燕雀在这里朝拜。其实,燕雀只是在这里游戏觅食而已。
      师:好。我也想告诉大家,别看朱元璋是个乞丐出身的人,可是做起帝来,还真像个皇帝。明朝是个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的时代,宫廷礼仪很森严。朱元璋很注重自己的威仪,大臣上朝时必须跪着回答皇帝的问话,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宣读皇帝诏书时总是以“奉天承运”开始,这也始自朱元璋。朱元璋认为自己是天下的皇帝,也就是全天下人的父亲,把君父的权力推向端,实行极其严酷的刑法和廷杖制度,打首辅大臣如同打自家孩子。可以想见,皇帝上朝的时候,宫廷里该是多么威严肃穆,大臣们多么肃静庄重!可是如今,却只有鸟雀在这里玩耍了。借助于权力、暴政来实现万世不衰的梦想,今天看来是多么不可靠啊!
      生12:我最欣赏《折桂令》一节。我喜欢这里的对比。“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秦淮河曾经盛极一时,勾栏瓦肆,富商云集。可是现在到哪里找他们啊?人说“物是人非”,我说是“物非人也非”啊!
      师:总结得很精妙。
      生12:还有“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说的是现在生意没法做了,当年逢年过节的喜庆活动也没有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以前的秦淮河,一定是热闹非凡。我把这句话改成“灯船端阳闹,酒旗重九飘”,就是以前繁华时的景象了。
      师:精彩!这样灵活地化用文章中的词句,很有表现力。尤其是这个“飘”字用得好!
      生13:还有《太平令》一节。“不怕小犬”一句,没有狗叫了,说明这里没有人烟了。还有“枯井颓巢”,说明旧院一带没了人气,荒凉冷落了。
      师:好的,今天我们的曲词鉴赏先到这里。快下课了,我想我们再回到我们开头说的“兴亡感”。南明王朝匆促间起来,眨眼间消亡。改朝换代,尤其是频繁的改朝换代,赵钱孙李,你方唱罢我登场,周吴郑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给社会生产、百姓生活、文化发展带来了很多灾难,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也给社会心理带来许多阴影,人们好像总是生活在末世之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在这个潮流中常常有一种无能为力和难以把握命运的渺茫感。这不能不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慨。所以,《哀江南》虽然表达的是对南明王朝的思考,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的思考,但传达的却是一种能够超越时空的历史领悟。www.laixuea.com
      (投影3)
      师:想当年,据说秦始皇来到南京,看到这个地方虎踞龙盘,颇有帝王之气。于是便下令开凿秦淮河,以泄去金陵王气。他以为这样就没人可以和他争夺江山。可是修建秦淮河并没有能保住他的一统江山。朱元璋加强专制,统治严酷,控制森严,同样没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历史总是在兴亡盛衰的循环中转圈子。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包括我们现代人,包括我们中学生。
      师: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课外阅读书。
      (投影4)
      师:《华丽家族》是华东师大教授萧华荣先生写的一本反映六朝时王谢家族兴衰的书;《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反映明朝政治的书,其中写到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李贽、戚继光等人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明朝,写法也与一般的历史著作有很大不同,可读性强。这些读物可以帮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历史。建议一读。下课。
      说课
      在语文教学上,我一直将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韵味和文化的视野作为我追求的三要素。
      语文课无论怎样翻新,无论怎样百花齐放,语言都是这门课的核心要素。如果放弃了语言这一核心要素,不管教学过程有多么花哨,教学手段多么先进,课堂氛围多么热烈,它都有可能异化成空中楼阁。我听人讲《逍遥游》,整堂课不涉庄子《逍遥游》,却大谈特谈诸如自、逍遥、绝对的自由与相对的自由,等等,不仅远离文本,也远离了庄子命题的历史文化背景。语文的人文价值是由语言来负载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我在设计《哀江南》的教学时,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语言因素。我认为,能够引领学生体悟课文言约意丰、精美雅致的语魅力,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一方面,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诵,通过朗诵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分析,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和理解来把握课文表达的历史沧桑感。繁琐的语言分析总让人厌倦,而静心的体味却能让人陶醉,精当的点拨更能人启迪。《哀江南》是戏剧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的语言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宾白,虽然寥寥几句,却把人物其身份、心态表露无遗。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苏昆生的儒雅、柳敬亭的粗犷和老赞礼的持重。作为民间艺术家,柳敬亭关注长桥旧院、秦淮粉黛,而老赞礼则更为关心皇城。柳敬亭的反应是捶胸顿足,而老赞礼的反应却是一句深沉的感叹。如此的语言表现功力,不能不令人惊叹。七支曲子语言优雅,表现力更是非同凡响,通过对明孝陵、明故宫和秦淮一带的荒凉萧瑟的渲染,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时代变迁的印迹,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着眼于语言这个根基,文学的韵味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哀江南》本来是一部文学经典,而不是历史文献。所以,以欣赏的姿态面对文本,以主体的情思占有文本,是阅读必须的。我个人的体会,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一旦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激发,想象空间被扩展,教学就能走进文本,走进作品人物。《哀江南》字字看来都是血,每一处景致都渗透着亡国之痛,家国之悲。我在设计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时,从历史文化名城开始,从沈阳的“一宫两陵”开始,进而谈到“九一八”,谈到《松花江上》,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历史沉思与想象的状态;中间播放的古埙曲《哀郢》也是希望营造一种体验的氛围。从课堂实效来看,这些铺垫对于激发学生有效的情思活动是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场”,要引导学生走进这个“场”,全身心地沉迷于这个“场”。进了这个“场”,他的情思活动就能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效率由此就产生了。本课将曲词品鉴作为教学目标,虽然也有重点字句的反复品味与分析,但对于课文里出现的修辞手法、表现方法、字句的锤炼,还是作了淡化处理。我想,只要学生理解了历史兴亡感这一主旨,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语言技巧服务于表达的需要,离开了表达,语言技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许因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太重视技巧层面的分析,学生心生厌倦,反而不去思考这些技巧的表现作用,经常是大而化之地敷衍了事。说到“比喻”的好处,总是形象啊生动啊更有表现力啊之类的套话,学生几乎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见比喻就将这一套术语搬出来了。语言分析必须服务于内容的表达,文学的追求要求我们少一些匠人的气息,多一些艺术的特质,多一些整体把握,少一些零敲碎打。www.laixuea.com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