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哀江南》教学实录(附说课搞、专家点评)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课堂实录阅读:8950

    概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观照下,怎样教好《哀江南》,我非常同意党绪的见解: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语文课应该通过辨“词”析“字”,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首曲中“猛抬头秣陵重到”一个“猛”字,陡然一转,写出了苏昆生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而一个“重”字,则起到了提领全篇的作用,表明南明灭亡、事态变化今昔之时间界限,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的基调。课堂上,党绪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了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非常高兴的是,我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也在那里逐字逐句地揣摩。谈到一个“剩”字时,一个学生说:“剩”表示原来是有的,而如今只残存一片废墟了。这个字贴切地表达了故国情怀。我想,读这篇《哀江南》,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细腻,大而之,又怎能感悟它的精髓呢?诵读的指导重在节奏与情的准确把握。郭沫若先生说:“节奏是力与时间的组成。”它不是纯粹的技巧,同样建筑在对文本

    《哀江南》教学实录(附说课搞、专家点评),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在新课程标准的观照下,怎样教好《哀江南》,我非常同意党绪的见解:紧紧抓住“辨析”与“诵读两个环节,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梁启超说:《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语文课应该通过辨“词”析“字”,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首曲中“猛抬头秣陵重到”一个“猛”字,陡然一转,写出了苏昆生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而一个“重”字,则起到了提领全篇的作用,表明南明灭亡、事态变化今昔之时间界限,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的基调。课堂上,党绪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了一曲,余下的曲子交由学生自己钻研,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非常高兴的是,我到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也在那里逐字逐句地揣摩。谈到一个“剩”字时,一个学生说:“剩”表示原来是有的,而如今只残存一片废墟了。这个字贴切地表达了故国情怀。我想,读这篇《哀江南》,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细腻,大而之,又怎能感悟它的精髓呢?
      诵读的指导重在节奏与情的准确把握。郭沫若先生说:“节奏是力与时间的组成。”它不是纯粹的技巧,同样建筑在对文本的正确理解上。不少学生,包括有些青年教师在读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时,一句比一句响,一句比一句快,一句比一句激烈,这显然符合苏昆生此时抒发的“哀”与“悲”之情。同样,整套曲的结尾“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读这个“诌”字,要读出苏昆生在两位老友前的“自谦”与“自侃”。诵读“放悲声唱到老”六个字,声音要略带沙哑与苦涩,一字一字地有力地吐出来,声断气不断;特别是最后一个“老”字,第三声,首腹尾都要读清楚,要表达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沧桑。这样才能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可以有一二分钟的静场,让学生在沉思中结束一节课的教。
      我不太赞成把《哀江南》的教学纳入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轨道上;也不太赞成整理出一条苏昆生到南京的行走路线图,概括出一个“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可能我的观念老化了,我总觉得现今有些语文课有点像数学课把课文演绎成一个公式,印证某个概念或某个术语的材料。语文课的语文味全没了。复旦大学学者王德锋教授在一次上海的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说,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性灵的启发,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语文课怎能只重结论,而轻感受呢?这个意义上,用点精力在对《哀江南》《长亭送别》《游园惊梦》这些经典篇目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www.laixuea.com
      

    上一页  [1] [2] [3] [4] [5]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