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高中语文新课标:《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一)

    时间:11-26 19:09: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一语文知识阅读:8520

    概要: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随后因势利导,引出课题,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2、 整体感知: 先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再组织学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①课文中记游部分,集中于文中哪几段?(第1、2节) 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3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④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注脚的语句(“世之奇

    高中语文新课标:《游褒禅山记》说课稿(一),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laixuea.com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介绍毛泽东的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通过诵读领会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一句的含义。随后因势利导,引出课题,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含有类似的深邃哲理。
        2、 整体感知:
        先用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再组织学生诵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①课文中记游部分,集中于文中哪几段?(第1、2节)
        ②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3 节)
        得出怎样的结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
        ④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作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注脚的语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 写作顺序:A、本名与别名的由来B、记游洞经过 C、抒发游洞的感慨 D、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E、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4、课文分析:
        A、引导学生自读前两段,让学生叙述游山经过。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出重点实词的解释方法。
    ( “舍”在注释中解释为“筑舍定居”,其根据是什么?曾见过的类似的句子有哪些?这样解释是古汉语的什么特点?——名词活用作动词,曾学过“驴不胜怒,蹄之”、“公将鼓之”等。总结:“慧褒始舍于其址”,在“其址”前边的必须是个动词,来表示慧褒的动作。因此,从“舍”的名词必须引申开去,会想到“舍”是由人建造给人居住的,故释为“筑舍定居”。这便是从词的位置以及词的关系来揣摩词的意义。因此,识词辨义要考察语言环境,不但在句中看,还要注意句与句的关系。前两段中用法相近的还有: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之意。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之意。这便是词类活用)
        B、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1)第1 节中为何提及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后文作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物的本源,充分体现了“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深思慎取”的依据。)
        (2)第2 节略与详是怎样安排的?其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略写游前洞。详写游后洞及所见所感。)
        (对比有: 前洞 后洞   平旷 幽深    甚众 已少、又少     余所至浅 好游者所至深    还有见到奇景的欣喜与出洞的后悔相比。) (作用:为议论作铺垫。)
        C、课堂训练: 归纳“名、曰、文、进、奇、好、出、极”的意义与用法。 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第二段详写游后洞的经过,着重写在力尚足、火尚明的情况下,竟随“怠者”而返的遗憾心情。还有前洞与后洞的对比,都为第3、4段 的议论打下伏笔。
    2、思考,回答第2自然段的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到段末,追记后洞所见并表达遗憾的心情。
    3、诵读第三段:
        教师范读并穿插评点,及时进行提问和展开讨论。
    提问
        ①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 ( “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