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让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提问:这道题要用图里哪些条件来列出算式呢?指出:图中告诉我们四件商品的价格,我们要根据题意从中选 择有用的条件列出算式。(2)做第13题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提问学生有哪几种解法,老师板书。比一比: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指出:两道应用题都要结合图意选择有用的条件来列式解答, 都是求两积之和的应用题。第(1)题是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第(2)题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 (3)做第13题第(3)、(4)题。读题理解题意。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似之处?指出:题目类型一样,解题思路也相同。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发 现问题,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集体订正,讲评。指出:当剩下的钱不能正好买整数条毛巾,出现余数时,即55 ÷8=6条……7元时,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只能买6条,7元
三步计算应用题,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让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
提问:这道题要用图里哪些条件来列出算式呢?
指出:图中告诉我们四件商品的价格,我们要根据题意从中选 择有用的条件列出算式。
(2)做第13题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提问学生有哪几种解法,老师板书。
比一比: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指出:两道应用题都要结合图意选择有用的条件来列式解答, 都是求两积之和的应用题。第(1)题是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 题,第(2)题求两积之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 (3)做第13题第(3)、(4)题。
读题理解题意。
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指出:题目类型一样,解题思路也相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发 现问题,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
集体订正,讲评。
指出:当剩下的钱不能正好买整数条毛巾,出现余数时,即55 ÷8=6条……7元时,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只能买6条,7元钱作为找回的钱。
(4)追问:解答这四个应用题要注意什么?
指出:要审清题意,根据问题从多余条件中选择有用的条件, 按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解决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2题,第13题第(1)、(2)题。
(八)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 题。 i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 i
教具准备:男学生和女学生的人像、学校图片,复习题的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做第36页复习题。
小黑板出示。 ]
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老师用卡片贴出问题卡片,并让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前两题解答提问:
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
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
第(3)题求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两人的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1
追问:什么叫做两人的速度和?第(3)题小明和小芳的速度和是多少?
2.演示相遇问题。 ]
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问题。现在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一时间从路程的两端出发,(演示)这叫"同时出发";(板书: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演示)这叫做"相向而行";(板书:相向而行)(继续演示)请大家看,两人在途中怎样了?(板书:相遇)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两名学生从两地怎样出发的?是怎样行走的?结果怎样了?
说明:像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在途中相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评析:先通过演示明确相遇问题里物体运动的特点,可以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学习下面的例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例5,同时贴出男、女学生人像和学校图片。
提问:从图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他俩的行走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相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