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l一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解答复习题(1)。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1)题。学生口头提问题,并说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2.解答复习题(2)。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2)题。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 。(
三步计算应用题,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
六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解答复习题(1)。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1)题。
学生口头提问题,并说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2.解答复习题(2)。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2)题。
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
(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谁来说说看,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例l的题意?(画线段图)
请哪位同学来看着线段图,说说例1的意思。
(2)请大家看着线段图想一想,从条件开始想,可以怎样想?
如果从问题开始想,又可以怎样想呢?根据什么来求杉树的棵数和杨树的棵数?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分几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分三步,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3)提问: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为什么要相加?
请同学们在第25页上把这道题算完。同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两个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学"想一想"。
(1)请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书上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
(2)提问:这道题根据条件想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问题找
条件又要怎样想?按照这样想的过程,这道题会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自备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想,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六第l题。
(1)提问: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哪两个问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数和面粉的千克数?
为什么最后一步计算方法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解题的过程?
说明:在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还要注意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2、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