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从去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全体生:端午,清明,中秋。师:端午,清明,中秋。马上就要来的一个传统节日?全体生:端午节。师:端午节是哪一天?生:农历五月初五。师:农历五月初五,下周四,然后想一下,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生1:包粽子。师:你包过吗?生1;包过。生2:在家门口插东西。师:在家门口插菖蒲,艾草。生3:喝端午茶。师:喝端午茶,据说喝了这个茶会怎么样?生3:过端午节就要喝一杯。师:妈妈或奶奶有没有告诉你这个茶喝了会怎么样,有什么功效。生3:不知道。师:清凉,解毒,还有什么?生4:吃大蒜,鸭蛋。师:没了吗?我们的端午风俗就没了。生5:挂香包。师:你挂过吗?生5:挂过。师:哪来的?生5:买来的。生6:喝雄黄酒。师:喝过吗?谁喝过,你家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吗?生6:没。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生6:村里有的人家喝(以上为第一环节,导入部分,在本部分可让学生快速说,教师不做任何对话和点评,这样或许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从去年开始,国家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三个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是哪三个传统节日?
全体生:端午,清明,中秋。
师:端午,清明,中秋。马上就要来的一个传统节日?
全体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是哪一天?
生:农历五月初五。
师:农历五月初五,下周四,然后想一下,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生1:包粽子。
师:你包过吗?
生1;包过。
生2:在家门口插东西。
师:在家门口插菖蒲,艾草。
生3:喝端午茶。
师:喝端午茶,据说喝了这个茶会怎么样?
生3:过端午节就要喝一杯。
师:妈妈或奶奶有没有告诉你这个茶喝了会怎么样,有什么功效。
生3:不知道。
师:清凉,解毒,还有什么?
生4:吃大蒜,鸭蛋。
师:没了吗?我们的端午风俗就没了。
生5:挂香包。
师:你挂过吗?
生5:挂过。
师:哪来的?
生5:买来的。
生6:喝雄黄酒。
师:喝过吗?谁喝过,你家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吗?
生6:没。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村里有的人家喝
(以上为第一环节,导入部分,在本部分可让学生快速说,教师不做任何对话和点评,这样或许更好,为以后节约了时间)
二、了解家乡端午的习俗
师:村里有的人家会这么做,注意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于是呢,有的一些传统文化被我们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文章,去看一下他的家乡有哪些端午的风俗,书本翻开,好,快速把课本浏览一遍。
生默读课文
师:第一段看完了吗?书本盖上。汪曾祺的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生1:喝雄黄酒,放黄烟子
生2:挂香角
生3:贴五毒。
生4:在孩子头上写王字。
生5:贴符,吃十二红。
师:记得有几道红的菜吗?
生:三道,油爆虾,红苋菜,鸭蛋。
师:其它的“我”已不记得了,还有我们没说的吗?
生:写一笔虎,系百索子。
师:数了一下有几样,一共有七种,显然汪曾祺笔下的端午的习俗比我们丰富的多。这么多种习俗里面汪曾祺最难忘的是什么?
生:吃鸭蛋。
师:为什么最难忘?书本翻开,前面读到哪,接下去往下读,然后读的时候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作者心中,这是一只怎样的鸭蛋?
你可以边读边在边上写写,画一画,点一点、、、、、、课文读完了就举手。
生默读课文
三、品读端午鸭蛋中的自豪和童趣
师:一遍读完了没,好,抬头,这是一只怎样的鸭蛋?
生:这是一只令人难忘的鸭蛋。
师:为什么难忘?
生1:因为有童年的乐趣。(其实这里就可以直接进入对童年乐趣的品读,先品乐趣,再品自豪也未为不可,此时的老师,即本人,实在有点死板)
生2:为家乡自豪
师:我的家乡的鸭蛋很有名,是不是,这是一个让人充满自豪的鸭蛋,还有谁读出自豪了,哪些人读出自豪了,举手,放下,看来不少啊。我们来看一下,自豪,这是一只让人自豪的鸭蛋,你从哪些语言中读出了自豪呢?把它找出来。www.laixuea.com
生:不过高邮的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实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从“完全”这个词可以看出
师:“完全”这词说明什么?
生:说明其它地方的鸭蛋是比不上的。
师:几乎是没有可比性的
生: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学生朗读的语气比较到位)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味道没?
生:听出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