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一单元

    时间:11-24 13:18:14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试卷阅读:8478

    概要:2.参考提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自古以来“诗言志”,这些古代的名句反映当时的政治风貌、风土人情和诗人的思想抱负。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屈原的满腔忧愤、李白的豪气干云、杜甫的忧国忧民跃然纸上。既然是写“随笔”,文体比较自由,结构可以多样,只要是抒写真情,言之成理即可。【高考真题】1.A(该题重点考查形声字的读音,每一个选项中的加点字的形旁和声旁都不相同,而读音又都基本相同。A项中加点字都读chì。B项中“唆使”中的“唆”读“suō”,其他读“sù”。C项中“同仇敌忾”中的“忾”读音为“kài”,其余为“qì”。D项中“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è”,其余都为“hè”)2.B(考查的同音字、形近字造成易错现象。A“有志者事竞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天遂人愿”意思是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随”应为“遂”。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梦魇”中的“魇”和“靥”相混。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一单元,标签:免费语文试卷,http://www.laixuea.com
      2.参考提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自古以来“诗言志”,这些古代的名句反映当时的政治风貌、风土人情和诗人的思想抱负。读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屈原的满腔忧愤、李白的豪气干云、杜甫的忧国忧民跃然纸上。既然是写“随笔”,文体比较自由,结构可以多样,只要是抒写真情,言之成理即可。
      【高考真题】
      1.A(该题重点考查形声字的读音,每一个选项中的加点字的形旁和声旁都不相同,而读音又都基本相同。A项中加点字都读chì。B项中“唆使”中的“唆”读“suō”,其他读“sù”。C项中“同仇敌忾”中的“忾”读音为“kài”,其余为“qì”。D项中“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è”,其余都为“hè”)
      2.B(考查的同音字、形近字造成易错现象。A“有志者事竞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天遂人愿”意思是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随”应为“遂”。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梦魇”中的“魇”和“靥”相混。B中的“置喙”中的“喙”是个较生僻的字,考生可能易混,“轻歌曼舞”中的“曼”容易和“漫”相混。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与“溪”易混)
      3.B(①“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究竟,终归之意;“究竟”,副词,一般用在问句中;①为陈述句,所以应选“毕竟”。②“沿用”有沿袭之意,而“采用”没有,这里是说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采用我国发明的技术。③“鉴别”是鉴赏辨别。“鉴赏”是欣赏,这里不仅要欣赏,还要有鉴别能力,所以选“鉴别”)
      4.A(“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错误在于不明成语意义,乱用表面意思。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C项“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D项“差强人意”指还令人满意,这里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考生容易理解成不令人满意的意思)
      5.C(这是2004年新加考点。A项“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任务”后逗号应改为冒号或破折号;B项“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不是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D项最后的“?”错误,应改为“。”,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www.laixuea.com
      6.C(考查辨析病句、语意明确的能力。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D项中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7.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8.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9.⑴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⑵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10.B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ag:语文试卷免费语文试卷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