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利用板书,提示背诵《赤壁赋》的思路。投影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赤壁行文思路情感线索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枫籍舟中东方既白(喜)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拟客发议遗响悲风((悲)板书设计,依然考虑为背诵服务。这一板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赋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行文的主要思路;二是苏轼思想情感的转换(饮酒乐甚——托遗向于悲风——客喜而笑)及其间的过渡。只有把握住全篇整体思路和情感线索,才能更好地完成背诵全篇的任务。随配乐朗诵跟读一遍后,聆听声,师生一起背诵《赤壁赋》全文备课资料乌台诗案(苏轼)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①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②谤,逮赴台狱③,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十月)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背诵全赋之骨。
利用板书,提示背诵《赤壁赋》的思路。
投影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赤壁
行文思路情感线索
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枫籍舟中东方既白(喜)
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
拟客发议遗响悲风((悲)
板书设计,依然考虑为背诵服务。这一板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赋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行文的主要思路;二是苏轼思想情感的转换(饮酒乐甚——托遗向于悲风——客喜而笑)及其间的过渡。只有把握住全篇整体思路和情感线索,才能更好地完成背诵全篇的任务。
随配乐朗诵跟读一遍后,聆听声,师生一起背诵《赤壁赋》全文
备课资料
乌台诗案
(苏轼)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摭其表①语,并媒孽所为诗以为讪②谤,逮赴台狱③,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十月)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本传)
①指《湖州谢上表》“不能追陪新进”等语。②指“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舜无术”“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等指谪新法诗句。③即御史台监狱。因周遭遍植柏树,上栖乌雅数千,俗称乌台、柏台。
黄州诗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吾兄弟老矣,当以时自娱。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乐者,亦非世俗之乐,但胸品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内,山川草木虫鱼之类,皆是供吾家乐事也。(苏轼《与子明兄书》)
注:儒家推已及人的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道家热爱生命的意识,使初到黄州的苏轼于艰苦生活中获得精神救赎。〈前赤壁赋〉表现的胸襟气度,于上列诗文可见端倪。www.laixuea.com
巧借山川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苏轼《赤壁洞穴》)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苏轼《与范子丰书》)
文章体裁
作者摆脱了过去一些怀古赋和问答赋的写作方法,而把写游记散文的方法运用到赋中来了。借用这种方法,作者把情与景主观屯客观,古与今,幻想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这在前赋表现尤为突出。它先由眼前景引出遗世独立的感情,忽而由客的吹箫,转到乐极生悲,产生对英雄业迹的感叹和人生短暂的悲哀,又由此推宕开去,以达观的态度自我宽慰,确切具行云流水之妙。
附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
苏轼的赤壁
福建考生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叟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Tag:语文相关知识,语文相关,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