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看完上述材料,您有什么感想或启示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www.laixuea.com邯郸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2013.1)1.A (A项,仅仅说明航天飞机的组成,不能说明它不尽如人意。)2.D(该项见首句,航天飞机具有该作用,并不只是空天飞机的特点)3.C (该项有多处错误。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正在研制,并未研制出;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并非耗费了约50亿美元。)4、B (例句中“庐”名词作动词“建造房屋”。
邯郸市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laixuea.com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痕迹,尽管在留下痕迹的时候要消耗你的生命,但这正是你的价值所在。
看完上述材料,您有什么感想或启示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www.laixuea.com
邯郸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2013.1)
1.A (A项,仅仅说明航天飞机的组成,不能说明它不尽如人意。)
2.D(该项见首句,航天飞机具有该作用,并不只是空天飞机的特点)
3.C (该项有多处错误。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正在研制,并未研制出;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并非耗费了约50亿美元。)
4、B (例句中“庐”名词作动词“建造房屋”。 A.“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B.“舍” 名词作动词“建造房屋” C.“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D.“舞”:使动用法,“使…起舞” )
5、C (例句与C项中“之”均为代词,A 项为动词;B项为结构助词;D项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6、C (原文意思是王安石虽然找了一些借口推脱,但最后同意进言。原文中“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意思是“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由此可知。)
7、(1)(苏轼)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段堵塞洪水,来保护徐州城,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过:经过;使:派遣;卒:终于;3个词各1分,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分)
(2)富户一旦出城,城里的百姓就会动摇,我和谁来共同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徐州),就一定不让洪水冲毁徐州城。(出:出城;1分 是:代词,这里,指徐州。1分 “吾谁与守?”意思为“我和谁来共同守城呢?” 1分;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分)
8、 “悲伤、悲痛”,拟人,用长江悲伤的停滞,来表达自己不能归家的悲伤,生动、形象、传神。(4分)
9、(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写其中一个就可给分)。“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诗人借晚秋的秋风和纷飞的黄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对家乡的思念。(5分)
10、答案略
11、(1)BD (答B2分,答D3分)(B、参看文章最后一段,“他不希望人们从文学的角度给他定位,或许是在启示人们应该从别的方面关注他、理解他,这别的角度是什么,当然是精神角度。”D、原文第6段中,“将讲真话作为一个社会主题和精神主题,不厌其烦地强调了几十年,并且用整个晚年的创作来突显这个主题的人,巴金可能是第一个”)
(2)①第一就是羞耻感。社会的丑陋和人类的卑俗使巴金作为卑俗人类和社会的一员感到羞耻。②巴金留给我们的第二种精神财富就是提倡讲真话。他将讲真话作为一个社会主题和精神主题来强调,提倡说真话是对他自尊心的挽救和修复。③巴金的第三种精神遗产当是忏悔精神。他忏悔在妻子病重时没有争取看护妻子的权利;忏悔在胡风、路翎遭到诬陷和批判时没有仗义执言;忏悔自己看见批判作家靳以的大字报贴满街头的时候,思想上没有一点抵触与反抗。)(每一条答对要点1分,有简单分析给1分,共6分)
(3)①标题“不断忏悔中的自我救赎”概括了巴金先生的一生,特别是他的忏悔精神,给时代、社会和人们以反思; ②巴金是一个善良的人,尽管他看到了“文革”中吞噬人性的罪恶的一面,但他没有控诉时代的罪恶,而是用忏悔自己的错误的方式,震撼了一个时代和人们的心灵;③文章标题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每点2分,共6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