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邯郸市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05-11 21:39:4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一语文知识阅读:8922

    概要:(4)参考一:忏悔是一个人应有的良知。(2分)懂得忏悔的人才能对自己的过去有清醒的认识,才敢于同自己的错误做坚定的决裂。(2分)如果没有这种良知,正义感就很难树立起来。一个时代的罪恶肯定不是由一个人的错误形成的。(2分)巴金意识到在那场“吞噬人性的罪恶大表演中,就有我的一份罪”。于是,他个人的忏悔就会带动起一个时代集体的忏悔。这个忏悔就有了意义。(2分) 参考二:历史的错误不应由个人来承担。(2分)历史的错误有它的必然性,这个责任个人是承担不起的。(2分)巴金是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软弱的人,在那样一个严峻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别无选择,巴金当然也不例外。他的错误是被迫犯下的,并非出于本性。(2分)巴金的忏悔既是对自尊心的挽救和修复,更是出于挽救一个民族的宏大心愿。他希望大家能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而不是纠缠于个人问题不放。(2分)(探究题如果学生还有别的说法,只要与文本结合,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12、答案:B(A、晖—辉 C、拨—拔 D、声—生)13、D (D项,

    邯郸市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laixuea.com
      (4)参考一:忏悔是一个人应有的良知。(2分)懂得忏悔的人才能对自己的过去有清醒的认识,才敢于同自己的错误做坚定的决裂。(2分)如果没有这种良知,正义感就很难树立起来。一个时代的罪恶肯定不是由一个人的错误形成的。(2分)巴金意识到在那场“吞噬人性的罪恶大表演中,就有我的一份罪”。于是,他个人的忏悔就会带动起一个时代集体的忏悔。这个忏悔就有了意义。(2分)
           参考二:历史的错误不应由个人来承担。(2分)历史的错误有它的必然性,这个责任个人是承担不起的。(2分)巴金是一个善良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软弱的人,在那样一个严峻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别无选择,巴金当然也不例外。他的错误是被迫犯下的,并非出于本性。(2分)巴金的忏悔既是对自尊心的挽救和修复,更是出于挽救一个民族的宏大心愿。他希望大家能从历史中总结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而不是纠缠于个人问题不放。(2分)
      (探究题如果学生还有别的说法,只要与文本结合,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12、答案:B(A、晖—辉   C、拨—拔   D、声—生)
      13、D  (D项,不合语境。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
      14、D (A、成分赘余,去掉“左右”; B、成分残缺  在“三农”前加“解决”。 C、语序不当,“谴责并反对”改为 “反对并谴责”)
      15. C.
      16 . 参考答案: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团完成年度飞行训练
      17、参考示例: (1)假如,我是一只大白鲨,
        我将永远潜藏在海底深处。
        躲避纱网的追捕,
        承受黑夜的孤独。
        永远潜藏在海底深处,
        为那深深的海洋增添神秘一幕。
       (2)
        假如,我是一只大苍鹰,
        我将永远翱翔在大地上空。
        忍受太阳的炙烤,
        释放生命的嚎叫。
        永远翱翔在大地上空,
        为那远到的航班导引飞行道路。
      17、作文:
      立意参考:该材料构思立意较为宽泛,可从5句话中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所以至少有五个以上的立意角度: 
      (1)“自由需要约束”; 
      (2)“成功必然经历挫折”;
      (3)“知错就改”;
      (4)“人的美关键是内在而非外在”“人美在于心灵”;(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 
      (5)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要永远积极进取。
      评分标准参看“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往今来成败兴衰的历史故事,就能概括地说出它们的要点。等到他加冠的时候,他已博通经史。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苏轼又凭《春秋》对义得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了名帖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同事梅圣俞说:“我应当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大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在抗洪最前沿筑起简易房屋,即使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段堵塞洪水,来保护徐州城,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的兵灾(战争)和狱讼(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犯罪事件,您就不说一个字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在朝外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在朝外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常理。现在皇上对待您不用常礼,您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一般的礼节吗?”王安石大声说:“那我必须得要进言了。”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王安石的嘴里说出来,听在你苏子瞻的耳内(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才可以。”苏轼开玩笑说:“现在的君子(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即使叫他杀人也敢去做。”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初次读到苏轼、苏辙的制政方略,下来后非常高兴,说:“我今天为子孙寻到了两位可作宰相的谋士。”宋神宗更是喜爱他们的文章,在宫中不断品读他们的文章,常常专研得忘了进食,称他们为天下奇才。然而他们(苏轼,苏辙)最后却没有得到重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